道德眞經論卷之一
共 164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6 21:51
道德眞經論卷之一
司馬氏註
太史公曰: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後人因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下篇曰德。夫道德連體,不可偏舉,今從本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玄者,非有非無,微妙之極致也。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緜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乆。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乆。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恃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爲天下者,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矣。
視之不見名曰夷,無色。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故强爲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涣兮若氷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乆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弊復成。
致虚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乆,殁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莫知帝力。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大道廢,有仁義;知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昬亂,有忠臣。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絶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昬;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飄兮似無所止。衆人皆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眞經論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