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經直解卷之一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96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7

道德眞經直解卷之一

本來子邵若愚直解

清河居士張知新校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大道者,至虚至靜,無形無名,不可以視聽求,不可以思議知,不可以語言及,此無始無終,常存不改之道。自虚無始化一炁,因有一氣之跡,是故可道。旣云可道,則非常存之道。旣有氣之名可名,則非常存之名。未現一氣已前,無形無名之時,此即天地之始,此不可言之道。縁有一氣之名,爲生萬物之母,此可言之道。乃知我身從一而有,人能以一爲法,悟入而見大道。夫大道者,人之眞心也。一氣者,心生之欲也。夫眞心本來虚靜,元無生滅,因眞心動而爲有,其名曰欲。縁心起欲,故隨欲受生。旣生之後,受納好惡,攀縁不息,著五色,殢五音,恃强梁,居寵辱,迷妄爲心,因執妄心。蓋覆一心,不明一氣之道,若人捨妄守欲,便是一心。此心持之則爲正,得之則爲靈,爲萬物之母,乃生死之根。縁其存欲,蓋覆眞心,所以有生有死。人能無欲,無欲則虚靜,乃同無名之始,便能出離死生。故老子云:常無欲,以觀其天地之始,此乃出離生死之妙。又云:常有欲,以觀其一氣之道,故爲徼。不可將心求心爲有欲,不可將心滅心爲無欲,此有無兩者,同攝爲一,縁出言爲教,而分有無之異名。有無混同謂之玄,釋氏謂之不二法門,又謂之中道。玄之門以中爲法,設喻如筌。然法從心起,旣起於心,繫著在中,則非虚靜。老子恐中道法縛,不能捨筌,故將又玄以釋之。學人但不著有無,亦不居玄之中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則心虚靜,乃是無爲,故不須推照。以無所得,故始足無欲。所以纖塵不立,故名清靜。都無作用,故名無爲。無修無證,故名自然。都無一物,故名虚靜。自在無礙,故名逍遥。一味平常,故名恬惔。是故無欲則離諸分别,離分别故無煩惱。心無欲則觸事無我,無我則無爭,故無咎。心無欲則離諸善惡,離善惡,故不拘因果。心無欲則不著萬物,不著萬物,故無生,無生故無死。夫心常無欲者,乃衆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聲音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爲。爲無爲,則無不治矣。天下皆知爲美之者,己亦效之爲美,斯惡宜已皆知善之者,己亦效爲美,,斯不善宜已。夫何故?觀有無互换之相生,難易事之相成,長短理之相形高下勢之相傾,聲音是非之相和,前後瓞瓞之相隨,世人因著美善,事障本心,逐境以爲,遂生八萬四千煩惱。是以聖人處無心爲之於事,所以能齊萬物,行之治世,可不言之而教於天下。且萬物作而聖人不以言辭分别者,恐民生好惡之情,於己無所與,於民無所取。縁以無事安民,故生民而不知有君之化,雖爲君父而不恃爲主功業成而名不居夫惟不居於跡,是以德存而不去。夫不尚賢能者,恐人矜智。王所好者謂之風,民樂隨之謂之俗。上矜賢智,下必競趨,不尚賢,使民不爭其名故也。名不爭其名故也。。食之與貨,務資贍養,豈貴珍奇難得?貴乎難得,民必深藏。凡人之情,與之則不授,藏之必竊奪。治世非不用貨,不貴珍奇難得之貨者,使民不爲盜故也。下民不見名利可欲,使心不亂,其民自治。是以聖人之治,不尚賢,使民無智,無智則自虚其心,心虚則能容萬物,故云實其腹。不貴貨,使民無欲,無欲則自弱其志,志弱則不隨境轉,故云强其骨。常使民無智則虚心,無欲則忘境,心境兩忘,無所攀縁,萬事俱息,使夫有智者而不敢爲。縁聖人爲無心之爲,則天下無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虚無大道,化生一氣,一氣分而爲陰陽,陰陽生化,禀一氣爲主,乃知一氣處陰陽之中,故曰冲氣。夫大道以沖氣而爲用之也,如天覆地載,日照月臨,冬寒夏暑,春生秋歛,皆沖氣之用。沖氣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天地之間,或不盈不虧,淵兮似萬物之宗學人欲見冲氣者,當挫其心之鋭,鋭息則志休,故能解其事之紛志閑少欲則善和其光,與物無爭則能同其塵,内外無染,湛兮其惟一心也,雖不見其跡,又似或存。釋家喻爲慧燈朗月,術家以爲大藥金丹,孟子以謂浩然之氣。言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塞乎天地之間,其爲氣也,配義與道。老子指湛兮似或存者,乃大道所化之一氣,曰吾不知誰之子,此象萬物帝主也在陰陽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天地任自然之道謂之至仁,苟非至仁,而有親疏焉。春生非仁也,秋殺非不仁也,棄用因時,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以一心爲德,故以百姓心爲心。賞善非仁也,罰惡非不仁也,隨民任事,賞罰因時,故以百姓爲芻狗之喻。莊子云:至仁無親,大仁不仁。夫惟不仁,是謂大仁。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之間,謂四方上下也。其猶橐籥乎,橐籥中虚,其用在無而故不屈橐以鼓風,籥以運吹,動而愈出,若乾坤之開闔老子欲多言數窮,其理不如守中。中者,虚也。以心處虚,其用無盡。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動。

谷以喻虚,虚者,道也。神者,道化之一氣,乃無中之有也。虚神無形,本自無生而亦無死,故云谷神不死。虚乃生之本,謂曰玄。神爲化之元,謂曰牝。谷神者,是謂玄牝也。萬物皆從玄牝之門出,是謂生天地根。以觀谷神,綿綿若存,用之者以神合虚,而不在勤勞措意功力能爲也。

天長地乆,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列子云:凡有貌像聲色,皆物也,人見天長地乆而不知。虹蜺雲霧,風雨四時,積氣成乎天。山嶽河海,金石草木,積形成乎地。夫有形者,豈得不壞?天地所以能長而且乆者,四時之運,禀道爲生化之主,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效之,處謙下不敢自尊,後其身而身反在人先以世利皆爲身外之物,縁外其身不爲物累,而能身存得乆。夫聖人後其身外其身,非以其無私耶?效天地爲而無爲,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矣。衆人好爭,老子以不爭爲上,善喻若水。謂水無心,欲善利萬物而不爭,是處衆人之所惡也,以水之德,故幾於道。夫爭從心起,無心則善於不爭。以無心爲法,而能利於萬物,是故居無心則善其地,心無心則善其淵,與無心則善其仁,言無心則善其信,政無心則善其治,事無心則善其能,動無心則善其時。夫惟無心善於不爭,故無尤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居高名厚利,如持而盈滿之器,常懷傾昃之憂,不如其已則無大過之累,由不滿則易持也。揣而鋭利之勢,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蓋因富貴而驕生,驕慢則過起,此非天殃,自遺其咎然何以免此患?是以聖人觀四時之運,如春生化,功成名遂,至夏則身退不居,此天之道也。

道德眞經直解卷之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