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0-01-01 00:00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一年,临武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县”建设为总揽,以“一化三基”为主线,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构和谐,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质效再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综 合

2010年,全县GDP为5885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567元,比上年增长1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308万元,同比增长5.0 %;第二产业增加值288863万元,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04万元,增长13.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6%、55.6%和39.8%,分别拉动GDP增长0.7、8.2和5.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4.8:44.6:40.6变为13.6:49.1:37.3。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7.67亿元、林业产值0.55亿元、牧业产值4.97亿元、渔业产值0.2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分别增长5.4%、5.1%、4.6%、8.3%和3.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73千公顷,同比增长0.93%,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增长0.71%。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60千公顷,水稻产量9.22万吨,增长1.03%。蔬菜种植面积6.47千公顷,增长5.78%,蔬菜产量18.84万吨,增长8.12%。优质稻种植面积14.66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93.9%。年末果园面积5.04千公顷,水果产量4.82万吨。 全年出栏生猪27.55万头,增长0.4%;出栏羊6.37万只,增长3.0%;出笼家禽417.14万羽,增长2.6%;肉类总产量29992吨,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19993吨,增长1.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4185万元,增长34.6%;带动基地总产值28910万元,增长5.8%;带动农户6.8万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5755处,完成5720处;投入劳动工日481万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520万元;移动土石方457.8万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 1.51万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沥青路)42.5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49万人;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72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所;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0个(移动部门16个,电信部门4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2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7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8723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055万元,同比增长34.2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8668万元,同比增长 37.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331万元,增长21.85%;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9541万元,增长33.74%; 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38575万元,增长79.13%。

在规模企业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98621万元,同比增长36.41%;制造业完成38761万元,同比增长40.5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1341万元,同比增长6.6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恢复增长。原煤196.34万吨,增长52.0%;锡精矿折含量17560吨,增长64.1%;钨精矿折含量2251吨,增长20.8%;铅精矿折含量750吨, 下降41.7%;锌精矿折含量732吨, 下降58.1%;锡锭4282吨,下降10.9%;发电量8273万千瓦小时,增长23.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1978万元,增长33.9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0232万元,增长20.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6.10%,比去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13%,对GDP的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7.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334万元,增长16.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4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万平方米,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强劲。全县计划投资50万元以上城镇施工项目187个;新开工项目154个;已投产项目16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056万元,增长30.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0207万元,增长4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02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24502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99158万元。

工业投资245021万元,增长10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7173万元,增长89%。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369万元,下降13.0%。商品房销售面积0.5万平方米,下降13.0;商品房销售额362万元,下降2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10年,全社会货运周转量29755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58%。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95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7%。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444万元,增长4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20万元,增长22.8%,电信业务总量49324万元,增长44.7%。

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镇127804万元,增长22.9%;乡村21289万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业25536万元,增长10.5%;零售业111298万元,增长24.4%;住宿业5186万元,增长10.4%;餐饮业7073万元,增长23.6%。

外经外贸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外贸出口361万美元,同比增长46.7%。全年引进内资112079万元,同比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2360万美元,增长14.7%。外派劳务98人。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0106万元,同口径增长27.67%。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206万元,同口径增长4.79%;上划省级收入3224万元,下降8.2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676万元,同口径增长62.14%。完成税收收入总量3765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36371万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5.16%,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24%。全县完成支出99157万元,同比增长42.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1999万元,同比增长30.5%。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50238万元,比年初增加10398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9944万元,比年初增加84455万元,企业存款余额49994万元,比年初增加457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438万元,比年初增加18727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37.3%;各项赔付支出0.11亿元,同比增长10.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小学186所,比去年增加6所,普通中学16所,与去年持平,现有幼儿园15所,比去增加1所。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所。城东学校小学部正式投入使用。全县现有小学生41846人,初中9235人,高中2266人,职业中专学生641人,在园幼儿数8077人。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750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64人,小学专任教师1760人,中学专任教师756人。全县小学拥有计算机1300台,图书52.92万册;中学拥有计算机1153台,图书28.52万册。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专利申请72项,专利授权39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22个。全年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三级图书馆”。积极开展送戏、送书下乡等活动。全年送戏下乡150多场次,送图书9.26万册。成功举办郴州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表演活动。先后组织开展“新春闹元宵”文艺展演、“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庆典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10多个。全年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2次,立案查处案例85起,查缴非法出版物5500余册。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年共采编新闻1854条,编播《舜峰大视野》54期,摄制《岁月写真》53期,各类专题片27个。圆满地完成舜峰广场电子显示屏建设任务。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00多户,其中城网1100户,农户500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有序进行,已完成城区1.5万户数字电视平移。无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投入150多万元,新增2个频道,满足听众需求。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全县卫生机构共有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卫生技术人员882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795张。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4.99万人,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确保了郴州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在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临武县取得了77金的

好成绩;在省11届运动会中获得4金的好成绩。完成了32个村委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有环保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4.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率55.56%,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953.88吨和854.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64%和9.61%;全县单位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31304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3%。单位GDP能耗0.7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03%。

安全生产形势趋向好转。2010年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0起,共死亡16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27;工矿商贸事故3起,死亡5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5人,百万吨煤矿死亡率2.5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7.6元,增长11.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391.6元,增长7.3%,经营净收入2004.6元,增长20.1%,转移性收入2380.5元,增长2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2987元,增长13.5%;家庭经营收入1756元,增长0.31%。全县城镇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7683万元,较上年增加4653万元,同比增长14.1%,年平均工资为26997元,同比增长13.25%。

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房屋以及家庭设备上消费均大大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42.3元,增长10.5%;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861.6元,增长18.2%;食品消费支出3240.3元,增长2.0%;衣着消费支出1077.12元,增长15.4%;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1436.1元,同比增长14.7%;人均交通通信支出832.6元,同比增长0.6%;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002.58元,同比增长26.0%;人均居住支出790.29元,同比增长4.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3%。在农村居民总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8.5元,同比增长4.1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621.75元,增长1.91%,衣着消费支出211.69元,增长20.69%,居住消费支出571.03元,下降2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213.60,增长1.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89%;人均住房面积33.3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10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34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3%;完成职业培训7909人,其中再就业培训8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3400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041人,参保人数1782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新增1215人,参保人数13973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82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新增参保人数1016人,参保人数达2700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登记参保人数40603人。成功获得全国第二批农保试点县,启动2个月参保率就达80%,并为全县2.9万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了首批养老保险金492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因2010年为人口普查年,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本年统计公报不发布相关人口数据。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一年,临武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县”建设为总揽,以“一化三基”为主线,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构和谐,大力推进经济发展质效再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新跨越。一、综 合2010年,全县GDP为5885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567元,比上年增长1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308万元,同比增长5.0 %;第二产业增加值288863万元,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04万元,增长13.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6%、55.6%和39.8%,分别拉动GDP增长0.7、8.2和5.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4.8:44.6:40.6变为13.6:49.1:37.3。RAG-ES2024-09-11
二、农 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7.67亿元、林业产值0.55亿元、牧业产值4.97亿元、渔业产值0.2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分别增长5.4%、5.1%、4.6%、8.3%和3.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73千公顷,同比增长0.93%,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增长0.71%。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5.60千公顷,水稻产量9.22万吨,增长1.03%。蔬菜种植面积6.47千公顷,增长5.78%,蔬菜产量18.84万吨,增长8.12%。优质稻种植面积14.66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93.9%。年末果园面积5.04千公顷,水果产量4.82万吨。 全年出栏生猪27.55万头,增长0.4%;出栏羊6.37万只,增长3.0%;出笼家禽417.14万羽,增长2.6%;肉类总产量29992吨,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19993吨,增长1.2%。RAG-ES2024-09-11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4185万元,增长34.6%;带动基地总产值28910万元,增长5.8%;带动农户6.8万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5755处,完成5720处;投入劳动工日481万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520万元;移动土石方457.8万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 1.51万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沥青路)42.5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49万人;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72人。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所;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0个(移动部门16个,电信部门4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21个。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7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8723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055万元,同比增长34.2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8668万元,同比增长 37.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7331万元,增长21.85%;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9541万元,增长33.74%; 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38575万元,增长79.13%。RAG-ES2024-09-11
浏览 7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