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3-01-01 00:00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GDP为218782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10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12万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71760万元,增长10.6%。人均GDP为7060元,比上年增加1139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1∶46.1∶32.8,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8%,推动经济增长7.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3%,比上年高10.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407万元,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15407万元,增长88.3%;上缴税金369万元,增长51.46%;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完成14205万元,增长22.9%。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为23.23%,比上年高2.73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9%,比上年高0.59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指数为100.48%,比上年高0.48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45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91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79人,登记失业率为2.7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弱;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缓,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待继续加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11.74万吨,减少8.19%;油料2603吨,减少3.77%;烟叶1896吨,增长6.16%;大豆2508吨,增长7.64%;蔬菜20.26万吨,增长13.83%;水果3.17万吨,减少13.17%;出栏肉猪35.2万头,增长2.71%;出笼家禽328.27万羽,增长0.83%;出栏牛0.95万头,增长6.74%;出栏羊6.46万只,增长7.49%;禽蛋1764吨,减少3.92%;水产品3231吨,增长2.18%。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3千公顷,减少1.72%,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7.72%。稻谷播种面积12.41千公顷,减少9.42%,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66.32%,比上年高2.74个百分点。油料播种面积为1.08千公顷,增加5.88%;烟叶播种面积0.7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6.65千公顷,分别增长6.76%和11.95%。畜牧业稳定发展,2003年畜牧业增加值为14576万元,增长4.4%,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5%。农、林、牧、渔比例为59.1∶5.5∶31.2∶3.0。据县乡镇企业局统计,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136384万元,增长26.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20处,投入资金5630万元,完成土石方412.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平方公里。全县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2.3万千瓦,增长7.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806吨,增长6.3%;农村用电量2051.82万千瓦小时,增长3.8%。完成造林面积1149公顷,年末有林面积87163公顷,增长1.5%;森林覆盖率63.38%,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6万元,有2100人解决温饱和越过低收入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8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04万元,增长39.6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950万元,增长60.8%;重工业增加值30557万元,增长37.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551万元,增长35.4%;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600万元,增长118.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59.35万吨,增长46%;锡锭3437吨,增长2.3%;钨精矿2276吨,增长45.1%;铅精矿2294吨,增长2.9倍;锌精矿2612吨,增长2.4倍;自来水214吨;发电量1640万千瓦小时,下降56.7%;。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48亿元,增长38.8%;产品销售率为99.43%,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461万元,增长17.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家,实现利润386万元,增长17.7%;税金536万元,增长7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4万平方米,增长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万平方米,增长12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9276万元,增长46.9%;非国有经济投资37624万元,增长38.8%。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22680万元,增长52.3%;更新改造投资9905万元,增长38.5%;房地产开发投资4240万元,增长34倍。年内新开工项目70个,全部投产项目53个。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18451万元,增长92.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9785万能表元,增长48.1%。以煤炭、黑色、有色金属为主的采掘业投资7230万元,增长86.1%;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投资4098万元,增长7.3%。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县工业化进程。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72万吨/年;铅锌采矿22.5万吨/年;铅锌选矿(处理原矿)60万吨/年;锡选矿(处理原矿)469万吨/年;铅含量6046吨/年;锌含量4209吨/年;锡含量2516吨/年;学校席位1900个;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0.3万吨;城市污水日处理量1万吨;城市道路扩建长度8.2公里。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91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6%。旅客周转量42258万人公里,增长13.1%。全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83421万吨公里,增长13.6%。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58万元,增长33.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3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905万元,分别增长22%和9.9%。。固定电话用户数36941户,增长17%;移动电话用户33769户,增长29.4%。电话普及率为22.7%,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1.9%,比上年高1.7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9%,比上年高2.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数6644户,增长52.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县以上29231万元,增长10%;县以下31536万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915万元,增长12.5%;餐饮业11216万元,增长2.7%;其他行业636万元,下降7.3%。

2003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为21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6万美元。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减少120万美元。劳务输出85人,境外办企业1个。实际利用内资47198万元,增长230%。

七、金融与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3672万元,比年初增加1536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918万元,比年初增加8026万元;企业存款余额18456万元,比年初增加673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798万元,比年初增加8949万元,同比多增368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696万元,新增291万元,同比多增112万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558万元,新增1967万元,同比多增778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3万元,增长13.1%;寿险收入3227万元,增长10.3%,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79万元。各项赔付支出461万元,下降42.7%,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赔款90万元;财产险赔款291万元,增长20.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8项、新品种20个,引进高级技术人才15名,引进开发高新技术项目6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亿元。专利申请6080件,增长25.1%;专利授权量3100件,增长32.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亿元,增长75.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中学30所,普通中学招生9764人,增长5.4%;在校学生23724人,增长10.9%。普通初中入学率95.4%;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2.8%,下降0.4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23所,招生3283人,在校学生214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1%,下降1.7个百分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705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1%,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2.2%,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2.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3年,郴州市第一届“群艺杯”书画摄影展,我县共有8项作品奖获,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并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湖南日报》等发表作品5幅。陈海燕的小品《中秋》获市“五个一工程”奖。李国全创作的歌曲《游子吟》获全国二等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年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文艺活动。开展“”扫黄打非,整顿文化市场,全年共收缴并销毁非法盗版书刊189册,收缴销毁非法盗版音像制品1671盒。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2000户,增加2000户。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66家,卫生机构床位数612张,卫生技术人员665人,其中执业医师167人,执业(助理)医师82人,注册护士180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5%。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县没有原发病例,也没有发生二代病例。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全县拥有公共体育场1个,今年投资60余万元进行改造,大大提升了它的使用价值。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8次,参加健身(活动)人数达50000余人次。竞技体育在第四届湘、粤、赣三省“八县(市)”象棋、围棋比赛中,获围棋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市)县领导组象棋赛获个人第二、第四名。在全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2金、4银,2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较好成绩,伍发启代表省队参加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2块银牌。

十、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环保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8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投资额20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2%,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4.2%。全县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列入省、市考核的34家重点企业全部达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10968人,比上年末增加2168人,其中市镇人口7.25万人,乡村人口23.85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69‰,下降1.4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26‰;自然增长率为7.43‰,下降1.2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1元,增加253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993.88元,增长9.78%;家庭经营收入1857.79元,增长3.31%;转移性收入118.62元,增长60.8%;财产性收入181.07元,增长4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元,增加209元,增长7.3%。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865元,增长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人均住房面积26.67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全县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2877人,增长1.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422人,增长6.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57人,增长11.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4264人次。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57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7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50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临武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综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GDP为218782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10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12万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71760万元,增长10.6%。人均GDP为7060元,比上年增加1139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1∶46.1∶32.8,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RAG-ES2024-09-11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8%,推动经济增长7.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3%,比上年高10.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407万元,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15407万元,增长88.3%;上缴税金369万元,增长51.46%;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完成14205万元,增长22.9%。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为23.23%,比上年高2.73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9%,比上年高0.59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指数为100.48%,比上年高0.48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45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91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79人,登记失业率为2.78%。RAG-ES2024-09-1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弱;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缓,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待继续加强。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11.74万吨,减少8.19%;油料2603吨,减少3.77%;烟叶1896吨,增长6.16%;大豆2508吨,增长7.64%;蔬菜20.26万吨,增长13.83%;水果3.17万吨,减少13.17%;出栏肉猪35.2万头,增长2.71%;出笼家禽328.27万羽,增长0.83%;出栏牛0.95万头,增长6.74%;出栏羊6.46万只,增长7.49%;禽蛋1764吨,减少3.92%;水产品3231吨,增长2.18%。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3千公顷,减少1.72%,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7.72%。稻谷播种面积12.41千公顷,减少9.42%,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66.32%,比上年高2.74个百分点。油料播种面积为1.08千公顷,增加5.88%;烟叶播种面积0.7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6.65千公顷,分别增长6.76%和11.95%。畜牧业稳定发展,2003年畜牧业增加值为14576万元,增长4.4%,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5%。农、林、牧、渔比例为59.1∶5.5∶31.2∶3.0。据县乡镇企业局统计,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136384万元,增长26.6%。RAG-ES2024-09-11
浏览 6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