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共 101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4 15:07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秋时阳气下行。则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漑 藏府。推陈燥结。??下寒。破散邪疫。理导润泽枯槁。恱人皮肤。益人血气。水能净万物。故胜丸散。中病即止者。如承气汤证云。若一服利而止后服。又曰。若一服讝语止。更莫复服。是不尽剂也。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鞕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者。脉当㣲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下利三部脉平者。巳为实。而又按之心下鞕者。则邪甚也。故宜大承气汤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经曰。脉迟者。食乾物得之。金匮要略曰。滑则榖气实。下利脉迟而滑者。胃有 食也。脾胃伤食。不消水榖。是致下利者。为内实。若但以温中厚肠之药。利必不止。可与大承气汤。下去 食。利自止矣。

问曰。人病有 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澁。尺中亦㣲而澁。故知有 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寸以候外。尺以候内。浮以?表。沉以?里。寸口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按之反澁。尺中亦㣲而澁者。胃有 食。里气不和也。与大承气汤以下食。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 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伤食则恶食,故不欲食。如伤风恶风、伤寒恶寒之?也。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乗春则肝先受之,乗夏则心先受之。乗至隂则脾先受之,乗秋则肺先受之。假令春时受病,气必伤肝,治之难愈。邪有不尽者。至春时元受月日。内外相感。邪必复动而痛也。下利为肠胃疾积不尽。故当下去之。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脉经曰。脉滑者。为病食也。下利脉滑。则内有食。故云当有所去。与大承气汤以下 食。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可下之。腹中满痛者。里气壅实也。故可下之。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伤寒后为表巳解。脉沉为里未和。与大柴胡汤以下内实。经曰。伤寒差巳后。更??。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脉?弦而迟者。必心下鞕。脉大而?者。阳中有隂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曰。脉?弦者。寒也。经曰。迟为在藏。脉?弦而迟者。隂中伏阳也。必心下鞕。大则为阳。?则为寒。脉大而?者。阳中伏隂也。与大承气汤,以分隂阳。

释音:

啮、盥、怅、怏,嘤,溉,灌。注解伤寒论卷第九。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