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下病脉證并治第二十一

共 101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00:56

辨可下病脉證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秋時陽氣下行。則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服下藥。用湯勝丸。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也。湯之爲言蕩也。滌蕩腸胃。漑 藏府。推陳燥結。??下寒。破散邪疫。理導潤澤枯槁。恱人皮膚。益人血氣。水能净萬物。故勝丸散。中病即止者。如承氣湯證云。若一服利而止後服。又曰。若一服讝語止。更莫復服。是不盡劑也。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鞕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者。脉當㣲厥。今反和者。此爲内實也。下利三部脉平者。巳爲實。而又按之心下鞕者。則邪甚也。故宜大承氣湯下之。

下利脉遲而滑者。内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經曰。脉遲者。食乾物得之。金匱要略曰。滑則榖氣實。下利脉遲而滑者。胃有 食也。脾胃傷食。不消水榖。是致下利者。爲内實。若但以温中厚腸之藥。利必不止。可與大承氣湯。下去 食。利自止矣。

問曰。人病有 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澁。尺中亦㣲而澁。故知有 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寸以候外。尺以候内。浮以?表。沉以?裏。寸口脉浮大者。氣實血虚也。按之反澁。尺中亦㣲而澁者。胃有 食。裏氣不和也。與大承氣湯以下食。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 食故也。當宜下之,與大承氣湯。

傷食則惡食,故不欲食。如傷風惡風、傷寒惡寒之?也。

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乗春則肝先受之,乗夏則心先受之。乗至隂則脾先受之,乗秋則肺先受之。假令春時受病,氣必傷肝,治之難愈。邪有不盡者。至春時元受月日。内外相感。邪必復動而痛也。下利爲腸胃疾積不盡。故當下去之。下利脉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脉經曰。脉滑者。爲病食也。下利脉滑。則内有食。故云當有所去。與大承氣湯以下 食。

病腹中滿痛者。此爲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金匱要略曰。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爲虚。痛爲實。可下之。腹中滿痛者。裏氣壅實也。故可下之。

傷寒後脉沉。沉者内實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湯。傷寒後爲表巳解。脉沉爲裏未和。與大柴胡湯以下内實。經曰。傷寒差巳後。更??。脉沉實者。以下解之。脉?弦而遲者。必心下鞕。脉大而?者。陽中有隂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金匱要略曰。脉?弦者。寒也。經曰。遲爲在藏。脉?弦而遲者。隂中伏陽也。必心下鞕。大則爲陽。?則爲寒。脉大而?者。陽中伏隂也。與大承氣湯,以分隂陽。

釋音:

齧、盥、悵、怏,嚶,溉,灌。註解傷寒論卷第九。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