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干吉太平经

共 74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13:53

授干吉太平经

大丞相苏公尝谓蓬丘子曰:凡述作文章不用故事,人之所难也。余读太平经而观其命意布辞,未尝采摘前圣之陈迹,而自成一家体,此其难也。按此经有云干吉撰,或云得之于水上。而内传所载,即在孝成帝河平年,混元分身下游琅邪郡曲阳泉,授北海人干吉太平经一百七十卷。其要曰:且人之生也,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精,中付之以炁。人能保精、爱神、护炁,内则致身长生;外则致国太平。孝章帝元和二年,太上复过琅邪,授吉一百八十戒,以助诸祭酒保身修真。谓吉曰:往古圣贤皆从此戒得道。道本无戒,从师得成,道不可废,师不可轻。吉稽首作礼,谨受命。至顺帝时,琅邪人宫崇诣阙进太平经,表云:亲受于干吉。言吉亲受于太上也。今于正经外,又有复文一卷,称后圣君撰,凡二千一百二十三字,似篆而非篆,有序冠于篇首,其文隐而难解。又有太平钞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大略发明本经篇目。又有太平秘旨一卷,称上相青童君受,论守一之法。又有宗师传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载西城王君、帛和、干吉三传,合为一卷。至大唐之季,有闾丘方远者,宿松人,通经史,颇辩惠,尝师香林左元泽。一日谓方远曰:子不闻老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盖身从无为而生有为,今却反本,是曰无为。夫无为者,言无即著空,言有即成碍,执有无即成滞。但能有无一致,泯然无心,则庶几乎道。且释氏以之为禅宗,孔子以之为坐忘。易云: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归一揆。经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何物也,子若默契神证,又何求焉。此生不悟,即浩劫茫然。若得之,岂有迷悟之异哉,何须空山之中,长松之下。所惜者,子之才器高邈,足可为真门之标表也。方远稽首致谢而去。居常慕葛稚川、陶正白之为人。食炁链形之外,尤精此太平经,因诠为三十篇,而尽枢要也。

犹龙传卷之四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