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迁论第一

共 7353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24-02-06 02:39

物不迁论第一

物?缘会诸法,谓?净、依正、古?、寒暑等。不迁,?性空、实相等。以缘生之物,本性?空,空?实相,故物物皆不迁也。?约终、顿二教之义,略示玄妙。初终教者,谓随缘之理,起成诸事,?事同真,故迁?不迁。此中曲有三门:一、以理从事,理亦随迁,况事法邪?楞伽经略云:如来藏与因俱有生灭。又不增减经云:法身流转五道皆此义也。二、以事从理,事且不迁,况真理邪?仁王经云:烦?菩提于第一义而无二故,诸佛如来与一切法悉皆如故。楞伽又云:五识身非流转。三、此二无碍,同时镕融,非一非?,迁与不迁,亦非前后,??槃娑罗娑鸟,净名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是也。淸凉云:因乖常理,遂成三界无常。苟悟无常之实,?无常常矣。下论大义,皆是此理。后顿教者,谓法法本真,妄见流动。若一?不生,前后际断,法非生灭,非迁非不迁,仍名不迁也。华严云:一切法无生若依归峰略钞,解缘生之法,相同徧计,似生似灭,性同圆成,不生不灭,亦终教意也。?此论中??二教,如下云:不释动以求静又云:目对真而莫觉。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

将明迁?不迁之理,先陈迷倒不迁见迁之情,令忘情悟实也。初句举所迁之法,通一切法。生来死谢,死至生亡,生灭相待,故云交也。次句举能迁之时,通一切时。迭迁可知。有谓缘有流动迁也。后句中义兼凡外,亦正为权小。以一形三,唯见无当,不见?常者,皆常情浅见也。

予则谓之不然。

论主宗悟一乘,善入实相,欲导常情,故緫斥之。

何者?

不许见迁,必有教理,故緫徴之。

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

?彼经第七卷中云:诸法不动摇,故诸法亦不去亦不来等。法?縁集之物,以任持自体,䡄生人解,故去来动转迁也。既云皆无不迁也,然实教了义多有此说。法华云:世间相常住。

?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

初句举经,但解动静以例去来。动?迁也,静?不迁。岂释下会释。次二句明不舍事动而求静理。然动静多体,且约心境略示。境者真谛理性故静,俗谛事法故动,二谛相?故云不舍。意云要证真谛之静不离俗动。心者实智向真故静,权智应俗故动,二智无碍故亦不舍权动也。后四句蹑前,以明?静而动亦通心境,以不舍事动而入静故。正静时正动,论中正唯理事,既云求静不舍等,故兼二智。

然则动静未始?,而惑者不同。

动静本一,迷夫见?。世间与出世殊科,依计与圆成分处。

縁使真言?于竞辩,宗途屈于好?。

真言,谓了义言诠,真实之教。宗途,谓一乘宗途,不迁之理。意云:动静无二,了义所诠。三乗之人,于无二法中,而见两?。保执权浅,不信无二之道,好?之心,?言诤辨。因此使令了义?而不行,宗途屈而不伸。正同圭峰大师云:了义匿于龙藏。叙此为起论之由也。然四论之作,皆由排?。何者?不真空明斥三家。般若论云:然?端之论,纷然乆矣。?槃论云:?演论之作,寂彼廓然,排方外之谈。故知皆縁?见而作。

所以静躁之极,未易言也。

竸辨者众,好?者多,故言之难。

何者?夫谈真则逆俗,顺俗则?真。?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无味。

初二句明逆顺两?。体乎不二名真,执乎两?名俗。若顺法谈一,则逆乎常情好?之徒,此则法不应根也。若顺俗谈?,则又违真一之法,此则根不逹法也。后四句逆顺皆失,谓莫二之真?性也。?既顺俗谈?,常情迷此真性,不能归于宝所。若谈真则俗情不入,反谓言淡无味。老氏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縁使中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掌而弗顾。

承前谈真而来。意云:虽逆俗招无味之谤,只可谈真,使人返悟,不可顺俗而令不入。上士闻真,?而行之;中士闻真,若存若亡,疑信相半;下士闻真,则拍手大笑,反为淡泊,不?顾慕。文出老书,故顺而释之。

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

初句事俗流动,名近?真,不迁难知。后句属体。

然不能自巳,???真心于动静之际,岂曰必然?试论之曰。

然者,犹云虽然中下疑笑,要使真言不?,宗途大明,常情悟入,欲罢不能。略?依言,?真一之心于动静之际,未敢必是,但试为论之谦也。

道行云: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中观论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

?引经论,立不迁之宗也。道行引其正文卷当第十。诸法?物也。本谓根本,亦元也。縁集而来,来何所从?縁离而去,去何所至?如善财问?氏云:此楼阁何处去邪?荅曰:来处去也。解云:欲明其去,先知其来,来不见源,去亦何所??如寒暑相代,寒自何来?暑于何去?是谓诸法如幻如化,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中观下,但义引彼破。去来品卷当第二。然论极深细,?略示之。方谓去处,彼?去者。论长行云:去法、去者、去处,是法皆相因待,不得言定有定无,是故决定知三法虗妄,空无所有,但有假名,如幻如化。此论之意,随俗故知彼去,顺真故不至方。

斯皆?动而求静,以知物不迁明矣。

经论皆尔,于理何惑?释动求静,三乘之见也。

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

初三句常情倒见,后动而下二句出意。初句牒执,以昔物下出所以。以见物迁至昔,唯去不来,故云迁也。次三句举悟,后静而下二句出意。初句举悟,亦以下出所以。昔物不至?,?物不去昔,有何动邪??昔相待,其相本空,物在其中,无去无来。

然则所造未??,所见未?同。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

同见昔物不至?,而有迁不迁之?。后二句中,吴净源法师云:惑者任情,逆性而塞。悟者任智,顺物而通。

苟得其道,?何?哉?

净源法师云:若悟不迁之道,塞自去矣。巳上略明,大㫖巳显,下又广辨。

伤夫人情之惑也乆矣。

无始无明,有来至?,论主悲伤,迷而弗悟。

目对真而莫觉,既知徃物而不来,而谓?物而可徃。徃物既不来,?物何所徃?

初句泛责真谓不迁也。贤首大师云:实际居于目前,?成名相之境。次二句正责不觉之相,知其昔不来,却计?可徃迷也。后二句就示不迁,既知昔物不来,便可悟其?物不徃。

何则?

徴也。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无;责向物于?,于?未?有。于?未?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无,故知物不去。

以古??也。初四句中意云:就昔以求昔日之物,昔日元有此物,如昔有尧舜,?则无之。后四句蹑前,成立不迁。此中?古通目,三世能迁之时。物者,所迁之物。虽举能迁,意在所迁,故云物不来等。

?而求?,?亦不徃。

以??古,不迁亦然,但互攺向?及来字可,故论但云?亦不徃。

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以至昔,?物自在?,不从昔以至?。

释成不迁也。论㫖以?昔相待,来去相形,縁体非真,诸相何立?常情为相所转,见有迁流,悟士了虗,当相寂灭,何有?昔之动,来去之迁?㨿此,虽??谢灭,亦??不迁也。故大论第五云:菩萨知诸法不生不灭,其性皆空。予昔读此,反?不入,及读永明大师宗镜录,至释此论,疑?顿消。故知论㫖深隐,不可随文作解。

故仲尼曰:囘也见新,交臂非故。

此文小变南华之文。彼云:仲尼谓颜囘曰: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交臂二说:一云少选也,犹言掉臂之间巳失矣。一云臂相执也。孔颜交臂相执,皆令勿迁。然巳迁去,岂能留之?故郭象解云:夫?化不可执而留也。论意变化宻移,新新非旧。既唯见新,新不至故,岂有迁邪?

如此则物不相徃来明矣。既无徃反之微眹,有何物而可动乎。

通结上文,初一句断定不迁,后二句结成。本义。尚无微眹之动,况有大者。

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竸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连引四事,前三所迁之物,后一能迁之时,亦通于物,皆流动中至大者、至速者,而云常静等,?不迁尔。旋岚,大风之名。此风起时,偃妙高,犹如腐草,江河易见。野马者,南华云:野马,尘埃也。或云白驹游气,亦运动中驶。埃者,日月于昼夜中周四天下。此皆常静,不流不动,以妄见非真,縁生相假,苟逹两虗,万物顿寂也。

?何恠哉?

情计之流,执妄为实,闻四不迁,良可恠诞。逹观体物,至动不动,亦常理也,将何恠??上明不迁,文㫖巳僃。此下约教会违。会有内外,如文。

噫!圣人有言曰:人命逝,速速于川流。

潜,妨也。噫!心不平而恨声也。梵网云:人命无常,过于山水。诸经多有意云:若物不迁,岂非违此说邪?

是以声闻悟非常以成道,縁觉觉縁离以?真。苟万动而非化,岂?化以阶道?

初二句举行人。声谓声教,闻教悟理,修无常等行,证成四果。縁谓縁起,观縁而觉,离縁起之有为,进五果之妙道。后二句辩违。若云不迁,岂彼二人禀无常之教,修无常之行,而得道果邪?

??圣言,微隐难测,若动而静,似去而留。

通前违妨也。?谓研?圣言,?前无常教也。微隐难测者,以言权㫖实,故?槃名为宻语。大乗智臣善识宻意,意谓虽谈无常,亦宻显真常,不可守言一向作无常解也。以二法相待,有此定有彼故。若动下,出难测所以。若说?无常之动是真常之静,似说一人?去而元不去也。难测在此。

可以神会,难以事求。

此理幽微,只可神而明之。妙识佛意,不必随识依言定㫖。事谓情识及言教也。楞伽经中,大慧示疑,佛亦会释。故法四依中,但令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也。生公反教而谈理,千古希声。肇公贱事而贵神,百世凖式。然唯上智,中下不可。

是以言去不必去,闲人之常想;称住不必住,释人之所谓徃耳。岂曰去而可遣,住而可留邪?

既贵神贱事,只可舍文会㫖。经说无常,不必说物迁去,但是防凡夫之人著常之想;经说常住,未必说物不迁,但解二乘计无常尔。此之二说,本皆破倒,倒情既遣,万物非迁非不迁也。?槃初分,大有此说。善哉论主!实曰智臣矣。后二句正明舍文,岂可闻说无常,便谓万物迁去;闻说常住,便计万化常留?

故成具云:菩萨处计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故摩诃衍论云:诸法不动,无去来处。

?引经论,各证一事。引成具经中,既云菩萨为破众生常计,而演无常之教,证前闲人之常想。智度论中,诸法不动,以证释人之所谓徃,皆对治悉檀,非第一义。

斯皆导达群方,两言一会,岂曰文殊而乖其致哉?

若经若论,皆是引悟众生之典,而经说去,论言住,两言在文实?。然经本破常,物不必去;论本显真,物不必留。所以云:一会在㫖不乖。

是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迁。不迁,故虽徃而常静;不住,故虽静而常徃。虽静而常徃,故徃而弗迁;虽徃而常静,故静而弗留矣。

初二句中,经论随计破著,说迁不迁,物不必然也。次四句蹑前,巳明迁而不迁,不迁而迁。后四句?蹑前,巳明迁?不迁,不迁?迁,故非重也。所以不会二乘者,以二乗但禀无常之教而修,故唯会教人可悟也。

然则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临川。

此会外典之违也。太宗师略云:夫藏?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若?解者,如人藏山于深泽,以谓牢固力大者得之,于夜半中背负而趍,彼藏山者不觉不知。此寓言也。以譬造化之力,迁负周宻,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广,未?不负之而走也。夜半,以喻㝠理也。古人云:变化之道,挟日月而行,负天地而走。此亦正同。四、梵志藏身山?,时至皆化。仲尼下,论语文:孔子临于川上,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画夜。意云:新新之化,徃者过而来者续,无一息之停。如斯,指水也。二典皆言物迁,如何会通?

斯皆感徃者之难留,岂曰排?而可徃?

二典皆感徃物难留至?,非说?物排去,以明?迁而不迁尔。巧摄儒道,故类会之。

是以观圣人心者,不同人之所见得也。

孔子域中之圣,庄周达观之贤,贤圣之人所见所得,人难尽之,不可随文,只作无常之解。

何者。

徴也。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龄一质。徒知年徃,不觉形随。

此出,凡情见浅也。但见年去,不知形亦随变。少壮既殊,百年形?,执乎一体,诚为倍迷。若知少壮不互有,年年不相到,随遇随空,何有迁邪?

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隣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隣人皆愕然,非其言也。

此以外事,故类证尔。梵志解迁中不迁如孔庄,隣人非之如凡浅。西域净行梵志,十五游学,三十归娶,五十入山。?言出家,谓入山也。白发?皈,隣人以常情问之云:昔人尚在邪?见?问昔,亦巳悮矣。故梵志荅之,但似昔人,岂?之新吾,是昔之故吾哉?隣人不达随变之理,执?白首是昔朱颜。

所谓有力者负之而趍,昧者不觉,其斯之谓欤?

源云:负之而趍,犹老少形变;昧者不觉,犹人愕然。

是以如来因群情之所滞,则方言以辨惑,乘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者,其唯圣言乎!故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说,虽?千途?唱,而会皈同致矣。

初至圣言乎等者,通辨诸教文?㫖同。故谈下,结成一?。众生流滞于生死,根行乐欲,种种差殊,故如来观机演教,依凖正理之言,以解凡惑,依一真法界,流十二分教,若小若大,或权或实,八万度门,恒沙佛法,故不一也。梵网云:世界无量,教门亦尔,虽乃差殊,其㫖无?。原佛本意,亦唯一事,故不可文殊,令㫖亦差。

而徴文者,闻不迁,则谓昔物不至令;聆流动者,而谓?物可至昔。

随声取义之士,?于一偏,不达圆音,故再举?昔以示之,令不泥教。

既曰古?,而欲迁之者,何也?

古?不可互指,不迁巳明,能分古?之?,却欲迁之,何故?

是以言徃不必徃,古?常存,以其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至古,以其不来。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不动,故性各住于一世。

初有六句,不坏古?之相,非去非来,以明不迁。然三三两分,皆初句标,次句释,后句出不迁。所以以古不来?,知?不去古也。不来下四句,结成古?之相,随性而各住自位,皆不迁也。驰骋,趍走貌。

然则群籍殊文,百家?说,苟得其会,岂殊文之能惑哉?

初二句举教?。群籍目圣教,百家属师宗。后二句明文?㫖同。然上所会,且约动静、常无常等会释。以此例诸,法法皆然。是故经中或说苦等四妄,彰权隐实;或说常等四真,彰实隐权。如是会通,?门一道。且药分千品,愈病无殊;教?万方,悟心何??苟封文迷㫖,字字疮疣;得意忘言,物物合道。自此以下,唯就于时以明不迁,意谓能迁。古?三世之时尚且不迁,况所迁之物而有迁邪?

是以人之所谓住,我则言其去。人之所谓去,我则言其住。然则去住虽殊,其致一也。谓凡情偏解,知住迷去,知去迷住。圆见之人,一法?了。特由迷悟云泥,故去住相反。

故经云:正言似反,谁当信者?斯言有由矣。

言似相反,㫖意常顺,如前住去。

何者。

徴也?

人则求古于?,谓其不住,吾则求?于古,知其不去。执迁之者,求古于?,见?无古,故云迁也。悟者求?于古,见古无?,故?不去也。

?若至古,古应有?;古若至?,?应有古。

文通二对,皆上句举执,下句出违。若古?互迁,亦应互有。然执者但执?去古,不执古来?。?亦云?,但例说尔。

?而无古,以知不来;古而无?,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亦不至古,事各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

初四句,承前互无知不来去。若古下,?蹑不来不去,以成不迁。

然则四象风驰,?玑电卷,得意毫微,虽速而不转。

四象,?四时奔驰之疾如风也。?玑,?北斗二星之名。?通因北斗以绕?而转,昼夜周天,速如电卷。举此四时昼夜该摄一切,乃迁运中最速疾者。毫微,谓毫毛微细也。源云:苟得不迁之意在于毫微,虽四象等亦不转移也。源师之意,如能悟毫微不迁之意,虽至迁亦不迁也。此解最正。如远公云:一毫渉动境,成此颓山?。迷既一毫而成大,悟亦毫微而见理。此中且举悟涯初渉尚见不迁,况大逹邪?

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刼而弥固。

初句利他之因,积刼化生,故云万世。次句自利之行,三祇修炼,故云百刼。常存弥固,二行皆不迁也。历万世之乆常存,通百刼之长益固。问:经说过去巳灭,何故二行坚存邪?荅:

成山假就扵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歩。

此中二喻,喻因不化。初句,论语云:?如为山,虽覆一篑,进。篑,土笼也。意以山喻果。假就者,假初一篑,而山成就。始篑,喻初因也。积土成山,山成而初功益著。运行招果,果圆而先因尤存。后句,老氏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托至者,仗初歩而得至于千里。亦以千里喻果,初歩喻因也。由初至千,千里至而初歩不化。由行证果,果道圆而初因恒明。二喻事?义同,通喻二行。但举初者,以例中间。大䟽说因果无碍云:如来毛孔,现徃昔因事。圆觉净业章云:覩见调御,历恒沙刼?苦境界。前问约泯相显性,故云巳灭。论约?事同真门,故云不化。各㨿一理也。

果以功业不可?故也。虽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迁,不迁故则湛然明矣。

真流之行,行行契真,果位反观,愈见不?。若住相之行,力?而坠矣。湛,谓凝湛不动之貌,余可知。

故经云:三灾弥沦,而行业湛然。信其言也。

三灾者,火、水、风也。三灾虽酷,安能焦烂于虗空?刼?纵遥,何以迁沦于实行?弥沦者,淸凉云:周遍包罗之义。谓三灾虽坏,一切不能坏于因行,亦以契真故也。

何者?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

初句中果极至得,因在应得,二位相逺,故不俱也。次句果由因得,故次二句蹑示不去,次二句蹑示不来,后二句释成不迁。虽举果显因,亦?合于性空,故不迁也。问:前通会诸法,因亦在其中矣,何故别举其因,再明之邪?荅:深有所以,恐进行之人谓所修随化,劳而无功,故举如来果身由昔因感,果在因存,岂??乎?如童子熟书,非不由生,而至于熟书熟之时,前功尤显。随相之行熏引尚尓,况无相之行乎?所以不辨果不迁者,因且不迁,况夫果道?是故佛果有为无为,非一非?,吾?此身?是常身。

复何惑于去留,踟蹰于动静之间者哉?

惑,不达也。踟蹰,将进将退之貌,疑也。如上教理成立,不迁极明,更何惑于?事之中道邪?

然则乾坤倒覆,无谓不静;洪流滔天,无谓其动。

无谓,戒止之辞。倒覆,崩坠也。天地虽大,亦縁集之法,容可倾覆,以性空故,亦?清寕。千门?说,不出宗意。

苟䏻契神于?物,斯不逺而可知矣。

苟䏻以神妙心智,?于縁生迁化物中,而了不迁之理,物既在近,理亦非逺,反显?物求之,去理转逺。清凉云:至趣非逺,心行得之则甚深。下论云:触事而真䒭。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