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經堂文集卷第七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20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9 01:13

抱經堂文集卷第七

東里 盧文弨。 紹弓。

題辭

重校經史題辭

余家無藏書,經史皆不具,少時貿貿,不知學有本末。費日力鈔諸子、國䇿、楚辭及唐宋近人詩文,皆細字小本滿一篋。經則周禮、爾雅,亦嘗節錄注疏一過,餘經及諸史未之及也。洎官中書,始一意經史。去冬卒業,周易、史記,以未見 内府新校本爲缺然,今割俸之所入,先購得數種,冀以次觀其全焉。官事隙卽,展卷讀之。此書經通人學士校讐,比他本爲善。然卷帙旣多,校者不一手,其中亦不免一二譌脫。余非敢索瘢指瑕,陵掩前人,顯自標異。然竊惟書之傳於世相嬗也,遠者不可得而見,見其近者,今世見宋本者曾幾人,惟明世本通行耳。後之君子亦當有幷,不及見明世所刻者。余故復取諸本與新本校其異同,其譌謬顯然,則倣六經正誤之例爲一書。其參錯難明,則倣韓文考異之例爲一書。毛氏汲古閣本大段可觀,至於小小疵纇,亦易尋求。諸本中要以此爲勝,今所據依,多在於斯。小學浸廢,六書失眞,點畫形誤,不可徧舉,聊從略焉。誠知千慮一得,無足重輕,庶幾來者得有所考云。

周易注疏輯正題辭,余有志欲校經書之誤,葢三十年於兹矣。乾隆己亥,友人示余日本國人山井鼎所爲七經孟子考文一書,歎彼海外小邦,猶有能讀書者,頗得吾中國舊本及宋代梓本,前明公私所梓復三四本,合以參校,其議論亦有可採。然猶憾其於古本宋本之譌誤者,不能盡加別擇,因始發憤爲之刪訂,先自周易始,亦旣有成編矣。庚子之秋,在京師又見嘉善浦氏鏜所纂十三經注疏正字八十一卷,於同年大興翁祕校覃溪所。假歸讀之,喜不自禁。誠不意垂老之年,忽得見此大觀。更喜吾中國之有人,其見聞更廣,其智慮更周,自不患不遠岀乎其上。雖然,彼亦何可廢也。余欲兼取所長,略其所短,乃復取吾所校周易。重爲整頓。以成此書。名之曰周易注疏輯正。正字於郭京。范諤昌之說。亦有取焉。余謂其皆岀於私智。穿鑿而無所用。故一切刊去。若漢以來諸儒傳授之本。字句各異。巳見於釋文者。今亦不錄。惟釋文本有與此書異者著焉。唐、宋人語之近理者,雖於注疏未盡合,亦閒見一二焉。如欲考經文之異同,則自有前明何氏楷所著古周易訂詁,在學者自求之可耳。毛氏汲古閣所梓,大抵多善本,而周易一書獨於正義破碎割裂,條繫於有注之下,致有大謬戾者葢,正義本自爲一書,後人始附於經注之下,故毛氏標書名曰周易兼義,明乎向者之未嘗兼也。此亦當岀自宋人,而未免失之鹵莽。正字亦未見宋時佳本,故語亦不能全是,此則今之官本爲近古也。用易舊本,獨不載釋文於經注閒,可無竄易遷就之弊。今就通志堂梓本倂爲校之。輔嗣略例,余案頭祇有官本,亦就校之噫。余非敢自詡所見出正字考文上也,旣覩兩家之美合之而美始完。其有未及,更以愚管參之。夫校書以正誤也,而粗略者或反以不誤爲誤。考文於古本、宋本之異同,不擇是非而盡載之,此在少知文義者或不肎如此。然今讀之,往往有義似難通,而前後參證不覺渙然者,則正以其不持擇之故,乃得畱其本眞於後世也。旣再脫稿,遂書其端云。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