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苦部

共 297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4:50

觀苦部

如正法念經云。孔雀菩薩爲諸天說。若有悲心。是人則去湼槃不遠。名大莊嚴。於五道衆生。若起悲心。能破煩惱。云何地獄衆生而起悲心。此諸衆生於自業所誑。由此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種種苦。大地獄等一百三十六處,衆生墮中,地裂擘拆,斷截燒煮,無救無歸,東西馳走,求哀自免,不可得脫,而起悲心,則得增長無量梵福。

若人利益衆生,觀諸餓鬼種種飢渴,自燒其身,如燒叢林,四面馳?,互相踢突,焰火焚燒遍體熾然。以求救護無能救者。此諸衆生何時當離種種苦惱。是名觀鬼而起悲心。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畜生而起悲心。餓鬼之中無量苦惱互相殺害。空行水陸死法無量。互相殘害互相食啗。此諸衆生何時當脫。是名觀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則生梵天。若人觀於六欲諸天而起悲心,於六欲天受天之樂,不可譬喻,種種山谷、山峯園林而受快樂。既受樂已,業盡還退,生在苦處受大苦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東西馳?,迷亂無知,受大苦惱,是名觀天而起悲心,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人中而起悲心。以種種業生於人中。受苦樂果。種種心性種種信解。或有貧窮依視他人以自存活。如是觀於五道衆生。生五種苦已而興悲心。如是之人得勝安隱。則得湼槃。

又襍阿含經云。爾時世尊以爪土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爲大地土多。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無數。不可爲比。佛告諸比丘。如是衆生能數數下至一彈指頃。於一切衆生修習慈心。有如甲上土耳。其諸衆生不能數數下至如一彈指頃。於一切衆生修習慈心者。如大地土。是故諸比丘。常當數數於一切衆生修習慈心。

又修行道地經偈云。

當發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轉在生死。悉曾爲親族。

譬如樹生華。 轉成果無異。

父母妻子友。 宗親亦如是。

其行慈心者。等意無憎愛。

不問於遠近。 乃應爲大慈。

等心行大哀。 乃至三界人。

行慈如是者,其德逾梵天。

刀刃不能害, 縣官及火怨,

邪鬼諸羅刹, 虵蚖電霹靂,

師子并象虎,及餘諸害利,

一切不敢近, 無能中傷者。

又善見律云:若住處有虎狼師子,下極蟻子不得住。若蟻有窟,蟻子遊行覓食驅逐,别處得住。

又襍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天阿脩羅對陣鬬戰。阿脩羅勝,諸天不如。時天帝釋軍壞退散,極生恐怖,乗車北馳還歸天宫。須彌山下道徑叢林下有金翅鳥巢,多有金翅鳥子。爾時帝釋恐車馬過踐殺鳥子,告御者言:可迴車還,勿殺鳥子。御者白王:阿脩羅軍後来逐人,若迴還者,爲彼所困。帝釋告言:寧當迴還,爲阿脩羅殺,不以軍衆蹈殺衆生。於道御者轉車南向,阿脩羅軍遙見帝釋轉乗而還,謂爲戰策,即還退走。衆大恐怖,壞陣流散,歸阿脩羅宫。

佛告諸比丘:彼天帝釋於三十三天爲自在王,以慈力故,威力摧伏阿脩羅軍,亦當讚歎慈心功德。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若復有人心住慈善,當得十一種功德利益。何者爲十一種?一、

?眠得安隱,寤則心歡喜。二、不見惡夢。三、人非人愛。四、諸天擁護,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傷。七火所不燒。八水所不溺。九常得好衣餚饍飲食、牀座臥具、病痩湯藥。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壞命終。得生梵天。

又增一阿含經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爲六?小兒以啼爲力。女人以瞋爲力。比丘以忍爲力。國王以憍慠爲力。羅漢以精進爲力,諸佛以大悲爲力。是故比丘!當念大慈悲力。頌曰:

能仁矜幻苦, 聖意愍重昏,

哀愚開攝受,訓誘方便門。

法身徧法界, 攝化指祇園。

俱銷五道縛, 共解四魔怨,

三修袪愛馬,六念靜心猿。

禪池澄定水, 覺意動聲喧,

慧風吹法鼓, 振我無明塵。

常須近善友,開我未曾聞感應緣

隋沙門釋慧越,唐沙門釋道積,唐沙門釋慈藏,唐縣尉盧元禮、唐玄奘法師。西國行傳:

隋慧日道場釋慧越,嶺南人,住羅浮山。性多汎愛,慈救蒼生。栖頓幽阻,虎豹無擾。曾有羣獸来前,因爲說法,虎遂以頭枕膝,越便捋其䰅面。情無所畏。衆咸覩之。化行五嶺聲流三楚。開皇末年召入慧日。末歸揚州。路中感疾而卒。停屍船上。有若生焉。夜見焰光從足而出。入于頂上。還從頂出而從足入。竟夕不斷。道俗殊歎未曾有也。

唐益州福感寺釋道積。蜀人。誦湼槃經一部。生常恒業,凡欲宣述,必先洗滌身穢,被服淨衣,然後昇座。立性沈審,慈仁總務。諸有厲疾膿血穢氣者,積皆召集,爲補浣衣服,治療同食,而不惡之。時人怪問,答云:境無染淨,淨穢由心,心既不起,愛憎何生?以貞觀初年五月終于本寺,春秋七十。時屬炎鬱,屍不臰壞,經停百日,跏坐如初。道俗嗟異,乃就身加漆,興敬巴蜀。

唐新羅國大僧統釋慈藏,俗姓金氏,新羅國人。年過小學,神睿澄簡,猒世髙榮,情欣方外。獨靜行禪,不避虎兕,持戒不羣,慈救爲先。㴱隱山居,来往絶粮,便感異鳥,各銜諸果,就手送與,鳥於藏手同共食之。時至必爾,初無乖候,行感玄徵,罕有繼者。而常懷慼慼,慈哀含識,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於眠寐見二丈夫,曰:卿在幽隱,欲爲何利?藏曰:唯爲利生。乃授藏五戒訖,曰:可將此五戒利益衆生。又告藏曰:吾從忉利天来,故授汝戒。因騰空滅。於是出山。國中士女受戒無窮。至貞觀十二年。来至唐國。既至京城,慈利羣生從受戒者日有千計。或盲者見道,病者得愈。又樂靜夏坐奏勑雲際寺,安居三夏。見大鬼神。其數無量,帶甲持杖云:將此金轝迎取慈藏。復見大神與之共鬬,拒不許迎。藏聞臰氣塞谷蓬㪍,即就繩牀通告訣别。其一弟子又被鬼打,幾死乃蘇。藏即捨衣鉢,行僧德施。又聞香氣徧滿身心,神語藏曰:今者不死,八十餘矣。至十七年,還歸本國,具行佛敎,一同大國王,請於皇龍寺講菩薩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雲霧 藹覆所講堂,四部驚嗟,美聲彌遠。因遘微疾,卒於永徽年中。

唐范陽盧元禮,貞觀未爲泗州漣水縣尉,曾因重病悶絶,經一日而穌,云:有人引至府舍,見一官人過,無侍衞。元禮遂至此官人座上,踞牀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頭,一手提脚,擲元禮於階下。良久乃起,行至一别院,更進向南,入一大堂中,見竈數十百口,其竈上有氣矗然,如雲霧直上,沸聲喧雜,有同數千萬人。元禮仰視,見似籠盛人,懸之此氣之上,云是蒸罪人處。元禮遂發願大語云:願代一切衆生受罪。遂解衣赤體,自投於釡中,因即昏然,不覺有痛。須臾,有一沙門挽元禮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歸,忽如?覺,遂斷酒肉,安經三四歲,後卒於洛。

唐奘法師行傳云:婆羅痆斯國内有列士池,池西有二獸塔,是如来修菩薩行時焼身之處。㫺劫初時,於此林野有狐兔猿。異類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應化爲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耶?曰:涉豐草,遊戲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㤀其老弊,故此遠尋。今正飢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畱此,我躬馳訪。於是同心求覓。狐沿水濵,銜一鮮鯉,猿於林樹採果,俱来至止,唯兔空還。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和,猿狐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返,獨無相饋。以此而言,誠可知也。兔聞譏議,謂猿、狐曰:多聚藮蘇,方有所作。猿、狐競馳,銜草曵木,既已蘊崇,猛燄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餐。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餘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冺其迹,寄之月輪傳乎後世。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於此建塔也。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一。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