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轻识古籍-繁体

共 9966字,需浏览 20分钟

 ·

2023-12-06 01:33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奉詔譯

光明遍照髙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爲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知有四種法爲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緣。’者,是義不然。所以者何?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何等爲四?一者、?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繫?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衆病——若?、若冷、虚勞、下瘧、衆邪、鬼毒——到良醫所,良醫?爲隨病說藥。是人至心善受醫教,隨教合藥,如法服之。服巳病愈,身得安樂。有病之人,喻諸菩薩;大良醫者,喻善知識;良醫所說,喻方等經;善受醫教,喻善思惟方等經義;隨教合藥,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喻滅煩惱;得安樂者,喻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化令民安樂,諮諸智臣其法云何?諸臣?以先王舊法而爲說之。王既聞巳,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是故令民安樂無患。善男子!王者,喻諸菩薩;諸智臣者,喻善知識;智臣爲王所說治法,喻十二部經;王既聞巳,至心信行,喻諸菩薩繫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如法治國,喻諸菩薩如法修行——所謂六波羅?——以能修集六波羅?故,無諸怨敵,喻諸菩薩巳離諸結、煩惱惡賊;得安樂者,喻諸菩薩得大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癩病,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藥,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巳,?往彼山採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樂。惡癩病者,喻諸凡夫;善知識者,喻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信受,喻四無量心;須彌山者,喻八聖道;甘露味者,喻於佛性;癩病除愈,喻離煩惱;得安樂者,喻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利智,是人晝夜常教不倦。諸菩薩等亦?如是,一切諸衆——有信、不信——而常教化,無有疲猒。

“善男子!善知識者,所謂、菩薩、佛辟支佛、聲聞、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爲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衆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云何名爲如法而說,如說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眞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以是義,名善知識。

“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生而求於樂;見他有過不說其短,口常宣說純善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增長。善知識者亦?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增長善法。

“善男子!若有?近善知識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增廣。何以故?以其?近善知識故。因是?近,?得了達十二部經甚深之義。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爲聽法。

“聽法者則是大乗方等經典,聽方等經名眞聽法,眞聽法者?是聽受大?槃經。大涅槃中聞有佛性、如來?竟不般涅槃,是故名爲專心聽法。

“專心聽法名八聖道,以八聖道能斷貪欲、?恚、愚癡,故名聽法。

“夫聽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諸空於一切法不作相貌。

“夫聽法者,名初發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聞故得大涅槃、以修集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雖聞醫教及藥名字不能愈病,以服食故能得差。病雖聽十二深因緣法不能得斷一切煩惱,要以繫?善思惟故能得除斷,是名第三繫?思惟。

“?以何義名繫?思惟?所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空者,於二十五有不見一實;無作者,於二十五有不作願求;無相者,無有十相,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滅相、男相、女相。修集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薩繫?思惟。

“云何名爲如法修行?如法修行?是修行檀波羅?乃至般若波羅?,知陰、入、界眞實之相,亦知聲聞、緣覺、諸佛同於一道而般涅槃。法者,?是常、樂、我、淨,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飢、不渴,不苦、不惱,不退、不没。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竟入於涅槃。

“善男子!第一眞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種善調御故。何等爲三?一者、?竟輭語,二者、?竟訶責,三者、輭語訶責。以是義故,菩薩、諸佛?是眞實善知識也。

“?次,善男子!佛及菩薩爲大醫,故名善知識。何以故?知病、知藥,應病授藥,故譬如良醫。善八種術,先觀病相。相有三種。何等爲三?謂風、?、水。有風病者,授之酥油;?病之人授之石?;水病之者授之薑湯。以知病根,授藥得差,故名良醫。佛及菩薩亦?如是,知諸凡夫病有三種:一者、貪欲,二者、?恚,三者、愚癡。貪欲病者,教觀骨相;?恚病者,觀慈悲相;愚癡病者,觀十二因緣相。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大船師,善度人故,名大船師。諸佛、菩薩亦?如是,度諸衆生生死大海。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次,善男子!因佛、菩薩令諸衆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本故。

“善男子!譬如雪山乃是種種微妙上藥根本之處。佛及菩薩亦?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處。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藥名曰娑訶,有人見之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雖有四毒不能中傷;若有觸者,增長壽命滿百二十;若有?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藥勢力故。諸佛、菩薩亦?如是,若有見者,?得斷除一切煩惱,雖有四魔不能干亂;若有觸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沒——所謂觸者,若在佛邊聽受妙法——若有?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婆蹋多池,由是池故,有四大河,所謂恒河、辛頭、私陀、博义。世間衆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衆罪得滅。’當知此言虚?不實。除此巳往,何等爲實?諸佛、菩薩是乃爲實。所以者何?若人?近,則得滅除一切衆罪。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次,善男子!譬如大地,所有藥木、一切叢林、百穀、甘?、蕐果之屬,值天炎旱將欲枯死,難陀龍王及跋難陀憐愍衆生,從大海出降注甘雨,一切叢林、百穀、草木滋潤還生。一切衆生亦?如是,所有善根將欲消滅,諸佛、菩薩生大慈悲,從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諸衆生具足,還得十善之法。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

“善男子!譬如良醫善八種術,見諸病人,不觀種姓、端正、醜陋、錢財、寶貨,悉爲治之,是故世稱爲大良醫。諸佛、菩薩亦?如是,見諸衆生有煩惱病,不觀種姓、端正、醜陋、錢財、寳貨,生慈愍心,悉爲說法。衆生聞巳,煩惱病除。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以是?近善友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聽法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一切衆生以聽法故則具信根,得信根故,樂行布施、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得須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當知:得諸善法皆是聽法因緣勢力。

“善男子!譬如長者唯有一子,遣至他國市易所須,示其道路通塞之處,而?誡之:‘若遇婬女,愼莫?愛。若?愛者,喪身殞命及以財寳。弊惡之人亦莫交遊。’其子敬順父之教敕,身心安隱,多?寳貨。菩薩摩訶薩爲諸衆生敷演法要亦?如是,示諸衆生及四部衆諸道通塞。是諸衆等以聞法故,遠離諸惡,具足善法。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人面像無不明了。聽法明鏡亦?如是,有人照之則見善惡,明了無翳。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估客欲至寳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隨語得至寳渚,多?諸珍不可稱計。一切衆生亦?如是,欲至善處採取道寳,不知其路通塞之處。菩薩示之,衆生隨巳,得至善處獲得無上大涅槃寳。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槃。

“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騃㬥惡,多欲殺害。有調象師以大鐵鉤鉤斵其頂,?時調順,惡心都盡。一切衆生亦?如是,貪欲、?恚、愚癡醉故,欲多造惡。諸菩薩等以聞法鉤斵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惡心。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說我弟子專心聽受十二部經則離五蓋、修七覺分。以是修集七覺分故,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以聽法故,須陀洹人離諸恐怖。所以者何?須達長者身遇重病,心大愁怖,聞舍利弗說須陀洹有四功德、十種慰喻,聞是事巳,恐怖?除。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何以故?開法?故。世有三人:一者、無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無目者,常不聞法;一目之人,雖暫聞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專心聽受,如聞而行。以聽法故,得知世間如是三人。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我昔於拘尸?城,時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時顧命阿難比丘廣爲說法。時舍利弗聞是事巳,告四弟子:‘汝舁我牀往至佛所,我欲聽法。’時四弟子?共舁往。既得聞法,以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隱。以是義故,聽法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脫。何以故?一切衆生常爲五欲之所繫縛,以思惟故,悉得解脫。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次,善男子!一切衆生常爲常、樂、我、淨四法之所顚倒。以思惟故,得見諸法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是見巳,四倒?斷。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次,善男子!一切諸法有四種相。何等爲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滅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衆生至須陀洹生大苦惱。若能繫?善思惟者,雖遇此四,不生於苦。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次,善男子!一切善法無不因於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次,善男子!若有衆生信佛、法、僧無有?易而生恭敬,當知皆是繫?思惟因緣力故,因得斷除一切煩惱。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如法修行?善男子!斷諸惡法,修集善法,是名菩薩如法修行。

“?次,云何如法修行?見一切法空無所有,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以是見故,?捨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薩如法修行。

“?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種:一者、眞實,二者、不實。不實者,不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實。云何眞實?能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名眞實。云何名爲知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爲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眞,五、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有八事。何等爲八?一者、解脫,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眞,五者、無常,六者、無樂,七者、無我,八者、無淨。?有六相:一者、解脫,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眞,五者、安樂,六者、淸淨。若有衆生依世俗道斷煩惱者,如是涅槃則有八事解脫不實。何以故?以不常故。以無常故,則無有實;無有實故,則無有眞。雖斷煩惱,以還起故,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是名涅槃解脫八事。

“云何六相?聲聞、緣覺斷煩惱故,名爲解脫;而未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不實;以不實故,名爲不眞;未來之世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無常;以得無漏八聖道故,名爲淨樂。

“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槃,不名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

“云何菩薩知於佛性?佛性有六。何等爲六?一、常,二、淨,三、實,四、善,五、當見,六、眞。?有七事:一者、可證,餘六如上。是名菩薩知於佛性。

“云何菩薩知如來相?如來?是覺相、善相,常、樂、我、淨、解脫、眞實,示道可見,是名菩薩知如來相。

“云何菩薩知於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樂、不樂,若我、無我,若淨、不淨,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眞、不眞,若修、不修,若師、非師,若實、不實,是名菩薩知於法相。

“云何菩薩知於僧相?僧者,常、樂、我、淨,是弟子相、可見之相,名、眞、不實。何以故?一切聲聞得佛道故。何故名眞?悟法性故。是名菩薩知於僧相。

“云何菩薩知於實相?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無樂,若我、無我,若淨、無淨,若善、不善,若有、若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脫、非解脫,若知、不知,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若見、不見,是名實相,非是涅槃、佛性、如來、法、僧、虚空。

“是名菩薩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於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法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不見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薩雖有五?所不見故,唯有慧?乃能見之。慧?所見無法可見,故名爲見。若是無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爲實。以是實故,則名常無;以常無故,無樂、我、淨。善男子!空名無法,無法名空。譬如世間,無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如是,無所有故,名爲虚空。

“善男子!衆生之性與虚空性俱無實性。何以故?如人說言:‘除滅有物,然後作空。’而是虚空實不可作。何以故?無所有故。以無有故,當知無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則名無常;若無常者,不名虚空。

“善男子!如世間人說言:‘虚空無色、無礙,常、不?易。’是故世稱虚空之性爲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實無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實無虚空。猶如世諦實無其性,爲衆生故,說有世諦。

“善男子!涅槃之體亦?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諸佛如來有二種樂:一、寂滅樂,二、覺知樂。實相之體有三種樂:一者、受樂,二、者寂滅樂,三、覺知樂。佛性一樂,以當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菩提樂。”

?時,光明遍照髙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煩惱斷處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來往昔初成佛道,至尼連禪河邊。?時,魔王與其眷屬到於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時到,何故不入?’佛告魔王:‘我?未有多聞弟子善持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是故不入。’若言煩惱斷滅之處是涅槃者,諸菩薩等於無量刼巳斷煩惱,何故不得稱爲涅槃?俱是斷處,何故獨稱諸佛有之,菩薩無耶?若斷煩惱非涅槃者,何故如來昔告生名婆羅門言:‘我?此身?是涅槃。’如來又時在毗舍離國,魔?啓請如來:‘昔以未有弟子多聞、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不入涅槃。?巳具足,何故不入?’如來?時?告魔言:‘汝?莫生悒遲之想,却後三月吾當涅槃。’世尊!若使滅度非涅槃者,何故如來自期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斷煩惱是涅槃者,如來往昔初在道塲菩提樹下斷煩惱時便是涅槃。何故?言:‘却後三月當般?槃。’世尊!若使?時是涅槃者,云何方爲拘尸?城諸力士等說言:‘後夜當般涅槃。’如來誠實,云何出是虚?之言?”

?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髙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言如來得廣長舌,當知如來於無量劫巳離妄語。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凡所發言誠諦無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啓請於我入涅槃者,善男子!而是魔王眞實不知涅槃之相。何以故?波旬意謂不化衆生、黙然而住便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見人不言、無所造作,便謂是人如死無?。魔王波旬亦?如是,意謂如來不化衆生、黙無所說,便謂如來入般涅槃。

“善男子!如來不說佛、法、衆僧無差别相,唯說常住、淸淨二法無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說佛及佛性涅槃無差别相,唯說常、恒不?無差别耳。善男子!佛亦不說涅槃、實相無差别相,唯說常有、實不?易無差别耳。

“善男子!?時,我諸聲聞弟子生於諍訟。如拘睒彌諸惡比丘違返我教,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向諸白衣而自讃歎:‘我得無漏,謂須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羅漢果。’毀辱於他,於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於我前言:‘如是物佛所聽畜,如是等物佛不聽畜。’我亦語言:‘如是等物我實不聽。’?反我言:‘如是等物實是佛聽。’如是惡人不信我言,爲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遲,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因如是等惡比丘故,令諸聲聞受學弟子不見我身、不聞我法,便言如來入於涅槃;唯諸菩薩能見我身、常聞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聲聞弟子雖?發言如來涅槃,而我實不入於涅槃。

“善男子!若我所有聲聞弟子說言如來入涅槃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黨、邪見惡人,非正見也。若言如來不入涅槃,當知是人眞我弟子、非魔伴黨、正見之人,非惡邪也。

“善男子!我初不見弟子之中有言:‘如來不化衆生,黙然而住,名般涅槃。’也。善男子!譬如長者,多有子息,捨至他方。未得還頃,諸子並謂父巳死矣,而是長者實亦不死諸子顚倒皆生死想。聲聞弟子亦?如是,不見我故,便謂如來巳於拘尸?城娑羅?樹間而般涅槃,而我實不般涅槃也,聲聞弟子生?槃想。

“善男子!譬如明燈,有人覆之,餘不知者謂燈巳滅,而是明燄實亦不滅。以不知故,生於滅想。聲聞弟子亦?如是,雖有慧?,以煩惱覆令心顚倒,不見眞身而便生於滅度之想,而我實不取滅度。

“也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見日、月,以不見故,不知晝夜、明暗之相;以不知故,便說無有日、月之實。實有日、月,盲者不見;以不見故,生於倒想,言無日、月。聲聞弟子亦?如是,如彼生盲,不見如來便謂如來入於涅槃。如來實不入於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

“善男子!譬如雲霧覆蔽日、月,癡人便言無有日、月。日、月實有,?以覆故,衆生不見。聲聞弟子亦?如是,以諸煩惱覆智慧?,不見如來,便言如來入於滅度。善男子!?是如來現嬰兒行,非滅度也。

“善男子!如閻浮提,日入之時衆生不見,以黑山障故,而是日性實無没入。衆生不見,生没入想。聲聞弟子亦?如是,爲諸煩惱山所障故,不見我身。以不見故,便於如來生滅度想,而我實不取滅。度也是故,我於毗耶離國告波旬言:‘却後三月我當涅槃。’

“善男子!如來懸見迦葉菩薩却後三月善根當熟;亦見香山須跋陀羅竟安居巳,當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有諸力士,其數五百,終竟三月亦當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爲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純陀等輩及五百棃車菴羅果女,却後三月無上道心善根成熟。爲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須?刹多?近外道尼乾子等,我爲說法滿十二年。彼人邪見,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見根栽却後三月定可斫伐,我爲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緣故,我於往昔尼連河邊告魔波旬:‘我?未有多知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時欲爲五比丘等於波羅柰轉法輪故,次?欲爲五比丘等——所謂耶奢、富?、毗摩羅闍、憍梵波提、須婆睺——次?欲爲郁伽長者等五十人,次?欲爲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等無量人天,次?欲爲優樓頻螺迦葉門徒五百比丘,次?欲爲?提迦葉、伽耶迦葉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欲爲舍利弗、目揵連等二百五十比丘轉妙法輪。是故,我告魔王波旬不般涅槃。

“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涅槃非大涅槃?不見佛性而斷煩惱,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唯有樂、淨。以是義故,雖斷煩惱,不得名爲大般?槃。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爲大涅槃。也以見佛性故,得名爲常、樂、我、淨。以是義故,斷除煩惱亦得?爲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之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槃。槃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義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無不定乃名?槃。槃言?故,無?故義乃名涅槃。槃言障礙,無障礙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有優樓佉、迦毗羅弟子等言:‘槃者名相,無相之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無有之義乃名涅槃。槃名和合,無和合義乃名涅槃。槃者言苦,無苦之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

“善男子!諸佛如來煩惱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於法無礙是爲如來,如來非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是名佛性。如來身、心、智慧徧滿無量無邊阿僧祇土,無所障礙,是名虚空。如來常住,無有?易,名曰實相。以是義故,如來實不?竟涅槃。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除斷五事、遠離五事、成就六事、修集五事、守護一事、?近四事、信順一實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善男子!云何菩薩除斷五事?所謂五陰:色、受、想、行、識。

“所言陰者,其義何謂?能令衆生生死相續,不離重擔,分散聚合,三世所攝,求其義理了不可得。以是諸義,故名爲陰。

“菩薩摩訶薩雖見色陰,不見其相。何以故?於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爲世界故,說言爲陰。

“受有百八,雖見受陰,初無受相。何以故?受雖百八,理無定實,是故菩薩不見受陰;想、行、識等亦?如是。

“菩薩摩訶薩深見五陰是生煩惱之根本也。以是義故,方便令斷。

“云何菩薩遠離五事?所謂五見。何等爲五?一者、身見,二者、邊見,三者、邪見,四者、戒取,五者、見取。因是五見生六十二見,因是諸見生死不絶,是故菩薩防之不近。

“云何菩薩成就六事?謂六?處。何等爲六?一者、?佛,二者、?法,三者、?僧,四者、?天,五者、?施,六者、?戒,是名菩薩成就六事。

“云何菩薩修集五事?所謂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樂定,四者、無樂定,五者、?楞嚴定。修集如是五種定心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勤心修集。

“云何菩薩守護一事?謂菩提心。菩薩摩訶薩常勤守護是菩提心,猶如世人守護一子、亦如瞎者護餘一目。如行曠野守護導者,菩薩守護菩提之心亦?如是。因護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常、樂、我、淨具足而有,?是無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守護一法。

“云何菩薩?近四事?謂四無量心。何等爲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捨。因是四心能令無量無邊衆生發菩提心,是故菩薩繫心?近。

“云何菩薩信順一實?菩薩了知一切衆生皆歸一道,一道者謂大乗也。諸佛、菩薩爲衆生故分之爲三,是故菩薩信順不逆。

“云何菩薩心善解脫?貪、恚、癡心永斷滅故,是名菩薩心善解脫。

“云何菩薩慧善解脫?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知無障礙,是名菩薩慧善解脫。因慧解脫,昔所不聞而?得聞、昔所不見而?得見、昔所不到而?得到。”

?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佛所說心解脫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心本無繫。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爲貪欲、?恚、愚癡、諸結所繫。若本無繫,云何而言心善解脫?世尊!若心本性不爲貪結之所繫者,何等因緣而能得繫?如人?角,本無乳相,雖加功力,乳無由出。?乳之者不得如是,加功雖少,乳則多出。心亦如是,本無貪者,?云何有?若本無貪、後方有者,諸佛、菩薩本無貪相,?悉應有。

“世尊!譬如石女,本無子相,雖加功力、無量因緣,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無貪相,雖造衆緣,貪無由生。世尊!如鑚濕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雖?鑚求,貪不可得。云何貪結能繫於心?

“世尊!譬如壓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壓之,貪不可得。當知:貪、心,二理各?,設?有之,何能汙心?世尊!譬如有人安橛於空,終不得住:安貪於心亦?如是,種種因緣不能令貪繫縛於心。

“世尊!若心無貪名解脫者,諸佛、菩薩何故不拔虚空中剌?世尊!過去世心不名解脫、未來世心亦無解脫、現在世心不與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脫?

“世尊!如過去燈不能滅暗、未來世燈亦不滅暗、現在世燈?不滅暗。何以故?明之與暗二不並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脫?

“世尊!貪亦是有。若貪無者,見女相時不應生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當知是貪眞實而有。以有貪故,墮三惡道。

“世尊!譬如有人見畫女像亦?生貪,以生貪故得種種罪。若本無貪,云何見畫而生於貪?若心無貪,云何如來說言菩薩心得解脫?若心有貪,云何見相然後方生?不見相者則不生也?我?現見有惡果?,當知有貪、?恚、愚癡亦?如是。

“世尊!譬如衆生有身無我,而諸凡夫橫計我想。雖有我想,不墮三惡。云何貪者於無女相而起女想,墮三惡道?

“世尊!譬如鑚木而生於火,然是火性衆緣中無,以何因緣而得生耶?世尊!貪亦如是,色中無貪,香、味、觸、法亦?無貪。云何於色、香、味、觸、法生於貪耶?若衆緣中悉無貪者,云何衆生獨生於貪,諸佛、菩薩而不生耶?

“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無有貪欲、?恚、愚癡;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脫?貪亦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三惡趣?貪者、境界,二俱不定。何以故?俱緣一色,或生於貪、或生於?、或生愚癡,是故,貪者及與境界二俱不定。若俱不定,何故如來說言:‘菩薩修大涅槃,心得解脫。’”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