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段若膺書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5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1:34

與段若膺書

聞足下名久矣。頃邵孝亷與桐以足下所?詩經韻譜見示,尋繹再三,其於古人分部及音聲轉移之理,何其審之細而辨之確也。聲音之變,由于方言,始于一方,而徧于天下,久之遂失其最初之音。如今人讀胖爲普旺切,讀閎爲戶工切,卽閒有一方,尙存古音,終不能勝海内之口藉。非隋唐之韻尙存,豈復知有古音哉。足下謂音變而義未改。如卬吾台予之台。非不可變如咍音。而三台天台古人故讀若怡眞通人之論。先民有作。豈能易足下之言乎。足下又謂聲音之理。分之爲十七部。合之則十七部無不互通。葢以三百篇閒有歧出之音。故爲此通韻之說。以彌縫之。愚竊未敢以爲然也。古有雙聲,有疉韻,參差爲雙聲,窈窕爲疉韻。㗋、腭、舌、齒、脣之聲同位者皆可相轉,宗之爲尊,桓之爲和是也。聲轉而韻不與之俱轉,一縱一橫,各指所之,故無不可轉之聲,而有必不可通之韻,不得以炰烋之轉,彭亨而通庚于豪,無俚之轉無聊而通之于蕭,?母之轉泥母而通齊于靑也。古人之音,固有若相通者,如眞與淸,東與侵,閒有數字相出入,或出于方言,或由于聲轉,要皆有脉絡可尋,非全部任意可通。至如周原膴膴,韓詩作腜,正與飴兹韻,歌以訊之,王逸注楚詞引作誶,正與萃韻字形相似,不無轉寫之譌。足下旣攷古而正經文之譌,而又兼存此傳譌之音,以爲通轉之例。大道之多歧,必自此始矣。小雅谷風之末章,足下讀怨如依,與嵬萎爲韻,此亦以意度之,未有他文可證。頃讀說文序,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以見與識韻,乃悟谷風思我小怨,當與德韵,怨讀若抑。論語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亦韻語也。愚管之見,未識有當否?幸賜鑒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