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慮論五

轻识古籍-繁体

共 94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23:37

深慮論五

治天下有道。仁義禮樂之謂也。治天下有法。慶賞刑誅之謂也。古之爲法者。以仁義禮樂爲榖粟。而以慶賞刑誅爲塩醢。故功成而民不病。棄榖粟而食塩醢。此亂之所由生也。山谷之民。固多不待塩醢而生者矣。其害不過羸憊而無力。以塩醢爲食。不至於腐腸裂吻而死。豈遂止哉。人性非好死也。常趨死之道而違生者,告之者非也。夫仁義禮樂之道,非虚言而巳,必有其實。本其實而告之,人寧有不知其美者乎。仁義禮樂之爲人忌於世者,由夫虚言而不爲事實者。始告之以爲仁,而不告之以爲仁之故。彼将曰:此虚言耳,奚可用哉。告之以爲義,爲禮樂,而不告之爲之之事,彼将曰:此特其名爾,安足信哉。此聖人之道所以見棄於世而不振也。持劍擁盾而謂人曰:我善闘。人必信之。儒衣冠而謂人曰:我善闘,不?則怒矣。故欲人之見信,必先示之以其事。聖人之爲仁,非特曰仁而巳也,必有仁之政,欲民之無饑也。口授之田,欲民之無寒也。教之桑而帛,麻而布,欲老者之有養,祭享賔客之有奉也。教之陂池而魚鱉,牢柵而雞豚,欲民之安也,不爲苛役以勞之;欲民之無天也,不爲煩刑以虐之。親老子獨者勿事胎育,而貧者有給,以至於獵而不傷麛卵,樵而不斬萌孽,皆仁也。其爲義也,必有義之政。上之取之也有常,用之也有節,均之也有分,疆界也以防其爭,鄰保也以洽其歡,車服也以昭貴賤,衡量也以信多寡,饑寒也减其力役之征,畧其婚娶之儀。學於閭也,使其知長㓜之序。書於鄉也,使其知善惡之效。推而至於安生而逹分,尊上而趨事,皆義也。爲禮之政,而使民自揖譲拜跪獻酬之㣲,各極其敬,以至於五倫叙而三綱立。爲樂之政,而使民自咏歌搏推舞蹈之事。充而大之,至於和樂忠信,不怨不怒而易使。聖人之用是四者,持之以堅凝,而守之以悠久,如待穫於秋,濬泉於深,必得其效而後止。四者之化成,天下之民膠結而不可解,有不齊者從而以法令之,則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難。故三代之民,非異於後世之民也,後世之民常好亂,而三代之時未甞,有一民爲亂者,治之者異也。仁義禮樂入其心,民雖知可以爲亂而不能;賞罰旌誅動其心,民雖欲爲亂而不敢。不能者有所耻,而不敢者有所畏也。治天下而能使人耻於爲非,雖無刑罰可也。恃法威而使民畏,民其能常畏乎?及其衰,則不畏之矣。三代以下,雖有賢主,而不足致治者,欲使民畏而不知仁義禮樂之說也,故爲治不可以不察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