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衆所問品第五之一

共 6040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3-12-06 01:33

一切大衆所問品第五之一

?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色——靑、黃、赤、白、紅、紫——光明,照純陀身。純陀遇巳,與諸眷屬持諸餚饌皆往佛所,欲奉如來及比丘僧最後供養。種種器物充滿具足,持至佛前。

?時,有大威德天人而遮其前,周帀圍繞,謂純陀言:“且住,純陀!勿便奉施。”當?之時,如來?放無量無邊種種光明。諸天大衆遇斯光巳,尋聽純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時,天人及諸衆生各各自取所持供養至於佛前,長跪白佛:“唯願如來聽諸比丘受此飮食。”時諸比丘知是時故,執持衣鉢,一心安庠。

?時,純陀爲佛及僧布置種種師子寶座,懸繒旙蓋、香、蕐瓔珞。

?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微妙,猶如西方安樂國土。

?時,純陀住於佛前,憂悲悵怏,重白佛言:“唯願如來猶見哀愍,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佛告純陀:“汝欲令我久住世者,冝當速奉最後,具足檀波?蜜。”

?時,一切菩薩摩訶薩、天人雜?,?口同音唱如是言:“奇哉,純陀!成大福德,能令如來受取最後無上供養。而我等輩無福,所致所設供具則爲?捐。”

?時,世尊欲令一切衆望滿足,於自身上一一毛孔化無量佛,一一諸佛各有無量諸比丘僧。是諸世尊及無量衆,皆悉示現受其供養。釋迦如來自受純陀所奉設者。?時,純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摩伽陀國滿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會。

?時,純陀見是事巳,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一切大衆亦?如是。?時,大衆承佛聖旨,各作是?:“如來?巳受我等施,不久便當入於涅槃。”作是?巳,心生悲喜。

?時,樹林其地狹小,以佛神力,如針鋒處皆有無量諸佛世尊及其眷屬等坐而食,所食之物亦無差别。

是時,天、人、阿脩羅等啼泣悲歎,而作是言:“如來?日巳受我等最後供養,受供養巳當般涅槃,我等當?更供養誰?我?永離無上調御,盲無?目。”

?時,世尊爲欲慰喩一切大衆而說偈言:

“汝等莫悲歎,諸佛法應?。

我入於涅槃,巳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永處安隱處。

汝?至心聽,我當說涅槃。

我巳離食想,終無飢渴患,

我?當爲汝,說其隨順願,

令諸一切衆,咸得安隱樂,

汝聞應修行,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鴟,同?一樹棲,

猶如?兄弟,?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猶如羅睺羅,

常爲衆生尊,云何永涅槃?

假使蛇、?、狼,同處一穴遊,

相愛如兄弟,?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猶如羅睺羅,

常爲衆生尊,云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華,轉爲婆師香,

迦留迦果樹轉爲鎭頭,果如來視一切,猶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闡提,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切衆,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皆如羅睺羅,

云何捨慈悲,永入於涅槃?

假使蚊子尿,浸壞於大地,

諸山及百川、大、海悉盈滿,若有如是事?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皆如羅睺羅,

常爲衆生尊,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號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應修如來常,

常觀如是法,長存不?易。

?應生是?:‘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如呪枯生果。

是名爲三寶,四衆應善聽;

聞巳應歡喜,?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常住同眞諦,

此則是諸佛,最上之誓願。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能以如來最上誓願而發願者,當知是人無有愚癡,堪受供養。以此願力功德果報,於世最勝,如阿羅漢。若有不能如是觀了三寶常者是旃陀羅;若有能知三寶常住實法因緣,離苦安樂,無有嬈害、能留難者。”

?時,人天大衆、阿修羅等聞是法巳,心生歡喜,踊躍無量。其心調柔,善滅諸蓋,心無高下,威德淸淨,顏貌怡悅,知佛常住。是故施設諸天供養——散種種華、末香、塗香,鼓天伎樂——以供養佛。

?時,佛告迦葉菩薩言:“善男子!汝見是衆希有事不?”

迦葉答言:“巳見。世尊!見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受諸大衆人天所奉飮食供養。又見諸佛其身姝大,所坐之處如一針鋒,多衆圍繞,不相障礙。?見大衆悉發誓願說十三偈。亦知大衆各心?言:‘如來?者獨受我供。’假使純陀所奉飮食碎如微塵,一塵一佛猶不周徧,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衆。唯諸菩薩摩訶薩、及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能知如是希有事耳,悉是如來方便示現,聲聞大衆及阿修羅等皆知如來是常住法。”

?時,世尊告純陀言:“汝?所見爲是希有奇特事不?”

“實?。世尊!我先所見無量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悉見爲菩薩摩訶薩,體貌瓌?。姝大殊妙唯見佛身喩如藥樹,爲諸菩薩摩訶薩等之所圍繞。”

佛告純陀:“汝先所見無量佛者是我所化,爲欲利益一切衆生,令得歡喜。如是,菩薩摩訶薩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議能作無量諸佛之事。純陀!汝?皆巳成就菩薩摩訶薩行,得住十地,菩薩所行具足成辦。”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純陀所修成菩薩行我亦隨喜。?者如來欲爲未來無量衆生作大明故,說是大乗大涅槃經。世尊!一切契經說有餘義?無餘義耶?”

“善男子!我所說者,亦有餘義、亦無餘義。”

純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

“‘所有之物,布施一切,唯可讚歎,無可虧損。’

“世尊!是義云何?持戒、毀戒,有何差别?”

佛言:“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讚歎。”

純陀問言:“云何名爲唯除一人?”

佛言:“如此經中所說破戒。”

純陀?言:“我?未解,唯願說之。”

佛語純陀:“言破戒者,謂一闡提。其餘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讚歎,獲大果報。”

純陀?問:“一闡提者,其義云何?”

佛言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麤惡言誹?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攺悔、心無慚愧,如是等人名爲?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於彼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毀呰、輕賤、言多過咎,如是等人亦名?向一闡提道。若?說言:‘無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向一闡提道。唯除如此一闡提輩,施其餘者一切讚歎。”

?時,純陀?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義云何?”

佛言純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誹?正法,如是等人名爲破戒。”

純陀?問:“如是破戒可拔濟不?”

佛言純陀:“有因緣故則可拔濟。若被法服、猶未捨遠,其心常懷慚愧、恐怖,而自考責:‘咄哉!何爲犯斯重罪?何其怪哉!造斯苦業。’其心攺悔,生護法心,欲建正法:‘有護法者,我當供養。若有讀誦大乗典者,我當諮問、受持、讀誦。既通利巳,?當爲他分别廣說。’我說是人不爲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塵翳、闇冥;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出興於世亦?如是,能除衆生無量劫中所作衆罪。是故,此經說護正法得大果報,拔濟破戒。若有毀?是正法者能自攺悔,還歸於法,自?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驚懼、慚愧:‘除此正法更無救護,是故應當還歸正法。’若能如是如說歸依,布施是人得福無量,亦名世間應受供養。若犯如上惡業之罪,若經一月、或十五日,不生歸依發露之心。若施是人,果報甚少。犯五逆者亦?如是,能生悔心,内懷慚愧:‘?我所作不善之業甚爲大苦,我當建立、護持正法。’是則不名五逆罪也。若施是人,得福無量。犯逆罪巳,不生護法、歸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諦聽,我當爲汝分别廣說——應生是心:‘謂正法者,?是如來微密之藏。是故,我當護持、建立。’施是人者,得勝果報。

“善男子!譬如女人懷妊垂産,値國荒亂,逃至他土,在一天廟?便産生。聞其舊邦安隱豐熟,携將其子欲還本土。中路値河,水漲瀑急,荷負是兒不能得渡。?自?言:‘我??與一處併命,終不捨?而獨渡也。’?巳,母子俱?沒。命命終之後尋生天中,以愛?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惡,以愛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五無間罪生護法心亦?如是,雖?先爲不善之業,以護法故,得爲世間無上福田。是護法者有如是等無量果報。”

純陀?言:“世尊!若一闡提能自攺悔,恭敬、供養、讚歎三寶,施如是人得大果報不?”

佛言:“善男子!汝?不應作如是說。善男子!譬如有人食菴羅果,吐核置地,而??言:‘是果核中應有甘味。’??還取,破而甞之。其味極苦,心生悔恨。恐失果種,?還?拾。種之於地,勤加修治,以蘇油、乳隨時漑灌。於意云何??可生不?”

“不也。世尊!假使天降無上甘雨猶亦不生。”

“善男子!彼一闡提亦?如是,燒然善根,當於何處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則不名一闡提也。善男子!以是義故,一切所施所得果報非無差别。何以故?施諸聲聞所得報?、施辟支佛得報亦?,唯施如來獲無上果。是故說言:‘一切所施非無差别。’”

純陀?言:“何故如來而說是偈?”

佛言純陀:“有因緣故,我說此偈。王舍城中,有優婆塞心無淨信,奉事尼乾,而來問我布施之義。以是因緣故說斯偈,亦爲菩薩摩訶薩等說祕藏義。如斯偈者,其義云何?一切者,少分一切。當知:菩薩摩訶薩人中之雄,攝取持戒,施其所須,捨葉破戒如除稊稗。

“?次,善男子!如我昔日所說偈言:

“‘一切江河,必有?曲;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一切女人,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必受安樂。’”

?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前禮佛足而說偈言:

“非一切河,必有?曲;非一切林,

悉名樹木;非一切女,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不必受樂。

“佛所說偈,其義有餘。唯垂哀愍,說其因緣。何以故?世尊!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渚名拘耶尼。其渚有河,端?不曲,名娑婆耶,喩如繩墨?入西海。如是河相於餘經中佛未曾說,唯願如來因此方等阿含經中說有餘義,令諸菩薩深解是。義世尊!譬如有人先識金鑛,後不識金。如來亦?,盡知法巳,而所演說有餘不盡。如來雖作如是餘說,應當方便解其意?。一切叢林必是樹木,是亦有餘。何以故?種種金、銀、瑠璃寶樹,是亦名林。一切女人必懷諂曲,是亦有餘。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一切自在必受樂,者是亦有餘。何以故?有自在者,轉輪聖帝;如來法王不屬死魔,不可滅盡;梵、釋諸天雖得自在,悉是無常。若得常住、無?易者,乃名自在,所謂大乗大般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善得樂說之辯,且止,諦聽。文殊師利!譬如長者身嬰病苦,良醫診之,爲合膏藥。是時病者貪欲多服。醫語之言:‘若能消者則可多服,汝?體羸,不應多服。當知是膏亦名甘露、亦名毒藥,若多服不銷則名爲毒。’

“善男子!汝?勿謂是醫所說違失義理、喪膏力勢。善男子!如來亦?,爲諸國王、后?、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憍慢心故,爲欲調伏,示現恐怖,如彼良醫,故說偈:

“‘言一切江河,必有?曲;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一切女人,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必受安樂。’

“文殊師利!汝?當知:如來所說無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覆,如來之言終無漏失。以是義故,如來所說一切有餘。”

?時,佛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巳久知如是之義,哀愍一切、欲令衆生得智慧故,廣問如來如是偈義。”

?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於佛前而說偈言:

“於他語言,隨順不逆,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但自觀身,善、不善行。

“世尊!如是說此法藥非爲正說。於他語言隨順不逆者,唯願如來垂哀正說。何以故?世尊常說一切外學九十五種皆?惡道,聲聞弟子皆向正路。善護禁戒、攝持威儀、守護諸根,如是等人深樂大法、?向善道。如來何故於九部中見有毀他則便呵責?如是偈義爲何所??”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我說此偈亦不盡爲一切衆生,?時唯爲阿闍世王。諸佛世尊若無因緣終不逆說,有因緣故乃說之耳。善男子!阿闍世王害其父巳,來至我所欲折伏我,作如是問:‘云何世尊有一切智?非一切智耶?若一切智,調達往昔無量世中常懷惡心,隨逐如來欲爲殺害,云何如來聽其出家?’善男子!以是因緣,我爲是王而說此偈:

“‘於他語言,隨順不逆,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但自觀身,善、不善行。’

“佛告大王:‘汝?害父,巳作逆罪,最重無間。應當發露,以求淸淨。何緣乃更見他過咎?’善男子!以是義故,我爲彼王而說是偈。

“?次,善男子!亦爲護持不毀禁戒、成就威儀、見他過者而說是偈。若?有人受他敎誨遠離衆惡、?敎他人令離衆惡,如是之人則我弟子。”

?時,世尊爲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一切畏刀杖、無不愛壽命,

恕巳可爲喩,勿殺、勿行杖。”

?時,文殊師利?於佛前而說偈言:

“非一切畏杖、非一切愛命,

恕巳可爲喻,勤作善方便。

“如來說是法句之義亦是未盡。何以故?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馬、主藏大臣,若諸天、人、及阿修羅執持利劍能害之者,無有是處。勇士、烈女、馬王、獸王、持戒比丘,雖?對至而不恐怖。以是義故,如來說偈亦是有餘。若言:‘恕已可爲喩’者,是亦有餘。何以故?若使羅漢以巳喩彼,則有我想及以命想。若有我想及以命想,則應擁護。凡夫亦應見阿羅漢悉是行人,若如是者?是邪見。若有邪見,命終之時?應生於阿?地獄。又,?羅漢設於衆生生害心者,無有是處;無量衆生亦?無能害羅漢者。”

佛言:“善男子!言我想者,謂於衆生生大悲心,無殺害想,謂阿羅漢平等之心。勿謂世尊無有因緣而逆說也。昔日於此王舍城中有大?師,多殺羣鹿,請我食肉。我於是時雖受彼請,於諸衆生生慈悲心如羅睺羅,而說偈言:

“‘當令汝長養,若久住於世,

受持不害法,猶如諸佛壽。’

“是故,我說此偈:

“‘一切畏刀杖、無不愛壽命,

恕巳可爲喩,勿殺、勿行杖。’”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爲諸菩薩摩訶薩故,諮問如來如是密敎。”

?時,文殊師利?說是偈:

“云何敬父母,隨順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墮於無間獄?”

於是,如來?以偈答:

“文殊師利若以貪愛母、無明以爲父,

隨順尊重者,則墮無間獄。”

?時,如來?爲文殊師利菩薩重說偈言:

“一切屬他,則名爲苦;一切由巳,

自在安樂。一切憍慢,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一切愛?。”

?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是亦不盡,唯願如來?垂哀愍,說其因緣。何以故?如長者子從師學時,爲屬師不?若屬師者,義不成就;若不屬者,亦不成就;若得自在,亦不成就。是故,如來所說有餘。?次,世尊!譬如王子無所綜?,觸事不成,是亦自在、愚闇、常苦。如是,王子若言自在,義亦不成;若言屬他義,亦不成。以是義故,佛所說義名爲有餘。是故,一切屬他不必受苦;一切自在不必受樂。一切憍慢勢極暴惡,是亦有餘。世尊!如諸烈女,憍慢心故,出家學道,護持禁戒,威儀成就,守攝諸根不令馳散。是故,一切憍慢之結不必暴惡。賢善之人一切愛?,是亦有餘。如人内犯四重禁巳,不捨法服,堅持威儀。護持法者見巳不愛,是人命終必墮地獄。若有賢人犯重禁巳,護法見之?驅令出,罷道還俗。以是義故,一切賢善何必悉愛。”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