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减年授具戒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12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18:18

六十五减年授具戒

年滿二十應受大戒。若比丘知年不滿二十與受大戒,此人不得戒,彼比丘可訶,癡故,波?提。此戒緣起有二:佛在羅閲城。時有十七群童子,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詣僧伽藍中求出家。諸比丘?度令出家受大戒。此諸童子小來?樂,不堪一⾷,至於夜半患饑,高聲大喚,啼哭言:與我食來!佛聞知而故問,阿難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授年未滿二十者大戒。何以故?不堪?寒熱、饑渴、㬥風、蚊䖟、毒蟲,及不?惡言,又復不堪持戒,不堪一食。若年滿二十,堪?如上衆事。夜過已,集僧結戒。是爲初制。時諸比丘不知年滿不滿,後乃方知不滿二十,或有作波?提懴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無犯。復第二結戒,一遮一開,以?犯條列六十五。大乘菩薩同學,小乘犯者成罪。因緣有三:一、知,或疑彼生年未滿而欲授;二、方便集僧,羯磨白竟;三、必是和尚乃犯。知年未滿爲罪因,羯磨白竟爲正緣,第三是名助緣。有因無緣,得罪同前。若因緣具二,從興方便,若剃髮,若欲集僧,乃至集僧巳尚未作白,凡有所作,一一盡突吉羅。若作羯磨白竟,更加一突吉羅。初羯磨竟,二突吉羅。二羯磨竟,三突吉羅。三羯磨竟,便具三緣,九師盡突吉羅,唯和尚得波?提。若缺第一,具餘二緣者,是先不知信受戒人語,若傍人證,若信父母,皆無犯。若缺第二,具餘二緣者,若未作方便,但治發心之罪,若已興方便,乃至羯磨未竟而止者,隨所止處,一一皆以突吉羅治。比丘尼波?提。小三衆自知未滿而言滿,突吉羅。不犯者,未制戒前及癡、狂等,不犯。若受戒已,疑,佛言:聽數胎中年月、數閠月,若數一切十四日說戒以爲年數者,皆無犯。言一切十四日說戒者,謂一年十二月中,有六月大、六月小,每月二次說戒,?有二十四次,其中唯六次十四日說,以月小少一日故。?欲一槩作十四日筭,則一年得餘十八日,於十九年中?餘三百四十二日,可作一年滿彼二十歲之數矣。此乃受戒後始知者方便?就之法,非未受之前得如是筭也。根本律云:若人年未滿二十,作滿二十想,此?近圓。後有親屬言:年未滿者,應與計胎中月及閠月。若滿者,善;若不滿者,退爲求寂,更與授戒。若不爾者,與善苾芻。若二若三同褒灑陀,是?賊住,應滅?。若人年始十九而與近圓,未經一歲便自憶知,應計胎月乃至滅?,如上所說。若經一年而憶者,名善受近圓。若人十八而與近圓,未經一歲或經一歲憶未滿者,計胎月乃至滅?同上。若經二歲方憶者,名善受近圓。正謂於善說法律中出家近圓,?苾芻性,難値遇故。僧祗律云:不滿者,不滿二十雨,。若减二十雨,滿二十年或過二十年,皆不名滿。謂冬時生還,冬時受戒,若前安居時生還,前安居時受戒,未經安居竟,皆名不滿。若後安居時生還,後安居時受戒,未經後安居竟,亦名不滿。經二十雨,乃名爲滿。已釋六十五单墮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