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7-10 00:00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24年3月29日)

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淮安殷切嘱托,以攀高比强的姿态全力跨越赶超,奋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实现了现代化新征程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五千亿元、达5015.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9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2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90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0.4:5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32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657美元。

就业创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3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2万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7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34万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0.6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75万人。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3.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下降1.3%,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上涨0.8%,粮食价格下降1.1%,鲜果价格上涨13.9%。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5.53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494.82万吨,增产1.89万吨,增长0.38%。其中,夏粮产量185.27万吨,增长0.03%;秋粮产量309.55万吨,增长0.59%。

牧业渔业平稳增长。年末生猪存栏157.57万头,比上年增长1.0%。生猪出栏261.40万头,增长4.5%。家禽出栏7691.01万只,增长0.9%。猪牛羊禽肉产量34.14万吨,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33.05万吨,增长3.7%。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1.6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2607亩、高标准农田45.85万亩。盱眙县获批2023年度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淮阴区入围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累计建成8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增长45.0%、25.7%,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和0.8个百分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新三样”产值增长51.9%,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跨上百亿级,新增超50亿元企业3户,新增长点产值贡献增量超500亿元。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7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新签合同额1508.6亿元,增长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11.8万平方米,下降15.9%,其中新开工面积2563.8万平方米,下降23.7%。境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以总承包形式承揽海外项目8个,中标价超6.2亿美元,增长389.7%。年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共获国家级奖项15项,位列全国建筑业百强城市第37名。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4%,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个百分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改扩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有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6.7%。民间投资增长7.9%,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0.6%。较好完成项目建设“1422”目标,新开工、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分别达416个和286个,11个百亿级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其中8个首期竣工投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分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500.97亿元,增长0.3%;实现餐费收入51.57亿元,增长17.5%。分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平稳,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4%、5.7%;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9%、111.8%。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56.1亿美元,增长16.8%;进口20.6亿美元,增长28.4%。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0.4%,占进出口总额比重67.5%,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8.2%、28.0%。

利用外资持续推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总量的41.9%,较上年提升6.7个百分点;高技术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增资扩股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利润再投1.8亿美元、同比增长5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恢复常态。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0.54亿吨、周转量171.6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6.7%。水路货运量0.69亿吨、周转量248.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5%和7.6%。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1.27万标箱,增长8.4%。铁路客运量1555.40万人次,增长129.2%;铁路货运量215.65万吨,下降8.5%。民用航空客运量159.93万人次,增长97.8%;民用航空货邮运量1.91万吨,增长24.0%。

邮政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邮政业务收入41.65亿元,增长1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9.28亿元,增长16.5%。完成快递业务量4.31亿件,增长40.8%。其中,同城业务量0.35亿件,增长23.5%;异地业务量3.97亿件,增长42.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48.59亿元,增长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1.30万户,增长3.3%;固定电话用户28.97万户,下降3.1%;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0.44万户,增长3.5%。

旅游业强劲复苏。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10.21亿元,增长104.6%;旅游外汇收入3449.11万美元,增长184.5%。接待境内外游客4504.50万人次,增长85.4%。其中,国内游客4502.60万人次,增长85.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1万人次,增长174.1%。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星级旅游饭店18家;旅行社147家;持证导游1607人。

八、金融保险

金融支持强劲有力。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5.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3326.86亿元,增长16.9%;企业存款余额2201.38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37.46亿元,增长18.2%;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541.49亿元,增长24.6%;涉农贷款余额2740.92亿元,增长21.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29.31亿元,增长27.0%。

保险行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财产险收入50.15亿元,增长13.4%;人身险收入70.46亿元,增长11.2%。累计赔付支出51.48亿元,增长26.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4.91亿元,增长25.0%;人身险赔付支出16.57亿元,增长3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专利授权量85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63件,比上年增长33.6%。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907件,比上年末增加1480件,增长27.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17件,增加3.27件,增长27.5%。新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2家,年末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68家。获批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新建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新引进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实验室。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9.60万人,当年新增4.20万人;高技能人才22.07万人,新增1.15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0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1名。分别拥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11个,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个、6个。拥有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3家和乡土人才示范工作室8家。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0所,比上年减少40所;在校生89.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0万人;专任教师6.45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其中,成规模幼儿园457所,在园幼儿10.62万人,教师0.84万人;小学227所,小学生33.95万人,教师2.26万人;初中167所(含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生17.32万人,教师1.5万人;普通高中41所,高中生10.64万人,教师0.9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3所,学生3.84万人,教师0.29万人;高校8所,大学生13.07万人,教师0.5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学生0.11万人,教师0.0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馆),美术馆2个,经省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14个。镇(街道)文化站9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达100%。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有效用户数45.66万户。

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04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综合医院44个、专科医院13个、中医院7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1805张,其中医院20050张、卫生院6989张。卫生技术人员3.9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037人、注册护士1801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72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0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69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数量15120片,总面积1974.6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4平方米。新改扩建体育公园3个,新改扩建健身步道50公里。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8人,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以上人数达93.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6%;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全面优化,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举办2023淮安马拉松、全国动力冲浪板联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200余次。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环境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3.0%;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1.3%。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5条,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0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4.0%。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1.6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92.64万吨/年。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小幅减少。年末常住人口453.80万人,比上年减少1.5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7.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70%。常住人口出生率4.36‰,死亡率8.54‰。年末户籍人口547.31万人,其中男性280.71万人、女性266.60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8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21955元,增长6.5%;经营净收入7680元,增长5.8%;财产净收入2888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6535元,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98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7元,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2,较上年缩小0.0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257元,比上年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49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81元,增长9.2%。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43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31万人,增加3.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86.97万人,增加6.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08万人,增加0.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人均养老金较2022年底上调5.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上调4.6%。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24》公布的2023年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时光轴

RAG1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淮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2024年3月29日)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淮安殷切嘱托,以攀高比强的姿态全力跨越赶超,奋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实现了现代化新征程良好开局。一、综合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五千亿元、达5015.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9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2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90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0.4:5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32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657美元。就业创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3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2万人。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7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34万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0.6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75万人。RAG-ES2024-10-23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衣着类价格上涨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3.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下降1.3%,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8.7%,鲜菜价格上涨0.8%,粮食价格下降1.1%,鲜果价格上涨13.9%。二、农林牧渔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5.53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494.82万吨,增产1.89万吨,增长0.38%。其中,夏粮产量185.27万吨,增长0.03%;秋粮产量309.55万吨,增长0.59%。牧业渔业平稳增长。年末生猪存栏157.57万头,比上年增长1.0%。生猪出栏261.40万头,增长4.5%。家禽出栏7691.01万只,增长0.9%。猪牛羊禽肉产量34.14万吨,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33.05万吨,增长3.7%。RAG-ES2024-10-23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1.6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2607亩、高标准农田45.85万亩。盱眙县获批2023年度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淮阴区入围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累计建成8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6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中提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分别增长45.0%、25.7%,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和0.8个百分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新三样”产值增长51.9%,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跨上百亿级,新增超50亿元企业3户,新增长点产值贡献增量超500亿元。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实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78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新签合同额1508.6亿元,增长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11.8万平方米,下降15.9%,其中新开工面积2563.8万平方米,下降23.7%。境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以总承包形式承揽海外项目8个,中标价超6.2亿美元,增长389.7%。年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共获国家级奖项15项,位列全国建筑业百强城市第37名。RAG-ES2024-10-23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