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五

轻识古籍

共 8766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4-02-04 17:37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五

秘书监巨鹿男臣魏征等奉 勅撰

文子  曾子

文子

道原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矣;寡其所求,即得矣。水之性欲淸,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也。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悦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悦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精诚

夫水浊者鱼噞,政苛即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形,所修者本也。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也。至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自往,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以治难矣。皐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师旷瞽而为大宰,晋国无乱政。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也。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也。故人君好勇,而国家多难;人君好色,而国多昬乱。故圣人精诚形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姧,唯神化为贵也。夫至精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故治人者,愼所以感也。

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哀之效也。愔愔于中而应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也。

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喜而不忘;见天下有害,忧若有丧。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大人行可悦之政,人而莫不顺其令。令顺即?从小而致大,令逆即?以善为害,以成为败。九守

神者,智之渊也,神淸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即心平,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淸且静也。故神淸意平,乃能形物之情也。

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辨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符言人之情服于德,不服于力。故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得,知后之为先。即,几道矣。道德。

文子问道,老子曰: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尽行之,天下服。

文子问德仁义礼。老子曰: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人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即下怨,无仁即下争,无义即下异,无礼即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说道。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行在令外。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之忧喩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小,不言之用者大矣。夫信,君子之言也;忠,君子之意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能成覇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上德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淸,沙土秽之。樷兰欲修,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䝉尘而欲无眯,不可得也。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微明。

相坐之法立,即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即功臣叛。故察于刀笔之迹者,即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陈之事者,即不知庙战之权。圣人先见福于重关之内,虑患于㝠㝠之外。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大害,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故仁莫大于爱人也,智莫大于知人也。爱人即无冤刑,知人即无乱政。

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言出于口,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人皆以轻小害,易微事,以至于大患也。

夫积爱成福,积憎成祸,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于救患。今人不务使患无生,而务于救之,虽神圣人不能为谋也。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故圣人深居以避害,静黙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作而陷于刑,虽曲为之备,不足以全身。故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心尽虑于巳成之内,是以患祸无由至,非誉不能尘垢也。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愼微,不敢纵其欲者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凑,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汚,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祝,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愼一日,是以无为而有成

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虽谋得计当,虑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其事有离仁义者,其功必不遂矣。言虽无中于䇿,其计无益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矣。故曰: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

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即通功易食而道达矣。人多欲即伤义,多忧即害智。故治国乐其所以存,亡国乐其所以亡。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故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而枝叶荗者。未之有也。

慈父之爱子也。非求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之养民。非求为巳用也。性不能巳也。及恃其力赖其功勲而必穷矣。有以为即恩不接矣。故用众人之所爱即得众人之力。擧众人之所善即得众人之心。见所始即知所终矣。

人之将疾也,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古者亲近不以言,来远不以言。使近者悦,远者来。与民同欲即和?与民同守即固?与民同念即智?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行有召㓂,言有致祸,道自然。

昔者尧之治天下,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田。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便其人。如是,则民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巧易所拙也。是以离叛者寡,听从者众。若风之过箭,忽然感之,各以淸浊应矣,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是以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于诸侯之境,车䡄不结于千里之外,皆安其居也。夫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余。虚者非无人,各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皆徼于末也;有余者非多财,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无货,民躁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上德之道也。

以道治天下,非易民性也,因其有而条畅之。故渎水者因水之流,产稼者因地之宜,征伐者因民之欲,能因即无敌于天下矣。故先王之制法,因民之性而为之节文。无其性,无其养,不可使遵道也。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王为之法度,不可使向方也。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威行如神矣。因其性即,天下听从。咈其性即,法度张而不用。

帝者贵其德也,王者尚其义也,覇者迫于理也。道狭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刑,明浅然后任察。

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循任下,责成不劳,谋无失策,擧无过事,进退应时,动静循理,美丑弗好憎,赏罚不喜怒。其听治也,虚心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不肖,莫不尽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即!治国之道明矣。

智而好问者圣,勇而好同者胜。乘众人之知,即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乌获不足恃也。乘众人之势,天下不足用也。故圣人擧事未甞,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有一功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即擧者不重也;能胜其事,即为者弗难也。圣人兼而用之,故人无弃人,物无弃财矣。

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擧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圣人不耻身之贱,恶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也。故常虚而无为,抱素见朴,不与物杂。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之践位者,非以?乐其身也。为天下之民,强掩弱,众暴寡,诈者欺愚,勇者侵怯。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教,积财货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明不能徧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息劳倦,无不以也。神农形悴,尧瘦癯,舜梨黑,禹胼胝,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传卖,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非以贪禄慕位,将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勤,思虑不用,于事赡者,未之闻也。下德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淸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膓,开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于下,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至,覇王之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道。即!民性可善,风俗可美矣。所贵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生也。若纵之放僻淫?,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目悦五色,口欲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天下何?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称尊号也,言其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失天下者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也。天下得道,守在四夷;天下失道,守在左右。故曰:无恃其不吾夺,恃吾不可夺也。行可夺之道,而非篡杀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农、士、商、工、鄕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工无苦事,农无废功,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也。夫先知远见,人材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辨辞给,人智之溢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傲世贱物,不汚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民化。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故人材不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世传也。故国治可与愚守,而军旅可与性同,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所有而并用之也。末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重为任而罸不胜,危为难而诛不敢,民困于三责。即饰智而诈上,犯邪而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姧。兽穷即触,鸟穷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人有穷而理无不通也。故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巳之能,其穷不远矣。夫君人者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擧,既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工无二技,士不兼官,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恶而职事不慢也。夫责小易偿也,职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久而不相厌也。

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彊也;甲坚兵利,不足以恃胜也;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也;严刑利杀,不足以为威也。为存政者,无小必存;为亡政者,无大必亡。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鬬。乘时势,因民欲而取天下也。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蓄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蓄而威可立也。故材之所加者浅即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即。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而敌弱矣。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费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于兵道也。上行

非漠真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平正无以制断。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通,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法令察而不苛,耳目通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不逆。贤者尽其智,不肖者竭其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用人之道也。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济江海。使言之而是,虽在匹夫蒭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可用,不羞其位矣;其言可行,不贵其辨矣。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老子曰:使之以时而敬愼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善即吾畜也,不善即吾雠也。昔日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氏。故曰: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大较易为智,曲辨难为惠。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于用,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赡。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贵者?。道之言曰:芒芒昧昧,与天同气。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功者覇,无一焉者亡。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为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少,足以治矣;无道以临之,命虽众,足以乱矣。

鲸鱼失水而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守而与民争事,则制于有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弗用,反以事专其上。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数穷于下。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刑,即无以与下交矣。喜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即?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矣。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即?上下乖心,群臣相怨矣。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生而明弗能照,非已之失而反自责即?人主愈劳,人臣愈?矣。是代大匠斲者,希不伤其手也。与马逐远,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舆,马服衔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

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塞也。故得生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征者,虽成必败。国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轻。故存在得道,不在于小;亡在失道,不在于大。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主与之以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以死。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上义

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见其终始,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法之生也以辅义,重法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仁义者,广崇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故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人主之有民,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即本固,基厚即上安。故事不本于道德者,不可以为经;言不合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

治人之道,其犹造父之御马也,内得于中心,外合乎马志,故能取道致远,气力有余,进退还曲,莫不如意,诚得其术也。今夫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身不可以离车舆之安,手不可以失驷马之心。故舆马不调,造父不能以取道;君臣不和,圣人不能以为治。执道以御之,中材可尽;明分以示之,奸邪可止。物至而观其变,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则远者治矣。不用适然之教,而行自然之道,万擧而无失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由金石壹调,不可更,事,犹琴瑟每终改调。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已自正也。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巳不非诸人。无诸巳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戒。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矣。夫法者。天下之凖绳也。人主之度量也。悬法者。法不法也。法定之后。中绳者赏。缺绳者诛。虽尊贵者不轻其赏,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无罪。是故公道行而私欲塞也。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得专行也。法度道术,所以禁君使无得横断也。人莫得恣,即道胜而理得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不动也,言其莫从已出也。

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而天下趣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

君臣异道即治,同道即乱,各得其宜,处其当即,上下有以相使也。故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于本,言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夫得威势者,所持甚小,所任甚大;所守甚约,所制甚广。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得势也。五寸之关,能制开阖,所居要也。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害,天下莫不听,从者,顺也。义者非能尽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暴者非能尽害海内也,害一人而天下叛。故擧措废置,不可不审也。

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今人君之论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细行,而求其不善,即失贤之道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诚其大略非也。闾里之行,未足多也,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夫众人见位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也。故论人之道,贵即观其所擧,富即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即观其所不为,视其所患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货财以观其仁,振以恐惧以观其节。如此即,人情得矣。

圣人以仁义为凖绳,中绳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㗋,愚者不为身贵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视死若归,义重于身故也。天下大利,比身即小;身所重也,比义即轻。此以仁义为凖绳者也。

地广民众,主贤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敌相当,未接刃而敌人奔亡,此其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察行阵之事,白刃合,流矢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野,义之下也。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视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视上如父,必正天下。上视下如弟,即不难为之死;下视上如兄,即不难为之亡。故子父兄弟之㓂不可与鬬。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其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如归,恩之加也上礼。

昔之圣王,仰取?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察高下之宜,除饥寒之患,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立大学而教之,此其治之纲纪也。得道即擧,失道即废。夫物未甞有张而不弛,盛而不败者也,唯圣人可盛而不衰。圣人初作乐也,以归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至以亡国。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其作囿也,以奉宗庙之具,简士卒,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民时。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民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趍私,外内相擧,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天地之道极,即,反益即损。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终而更为矣。圣人之道,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教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耻。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刑措而不用,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使无有盗心哉?故知其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未甞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于巳,则万物之变为尘垢。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巳。

夫有余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故物多则欲省,求赡则争止。故世治则小人守正,而利不能动也。世乱则君子为姧,而法不能禁也。

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在中,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淸也,鱼鼈莫之归,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荫蔽也。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犹广革者也。大即大矣,裂之道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