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顧伯剛書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8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8 03:05

答顧伯剛書

有光頓首伯剛足下。比承厚意,非言所能謝。更辱敎誨以順應之説,捧讀數過,深用歎服。論語之書,孔子與其門人論學者最詳。其答諸子之問仁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聼,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曰:其言也訒,出門如見大賔,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皆自其用處言之,未甞塊然獨守此心也。易大傳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人心本與天地爲一,三代以後,直爲不能易簡,不能與天地相似,日用動作,至於所以爲天下國家,往往増私長智,用計用數,無非吾性之贅疣。故其治也,非三代之治,而其亂也,其極至於三代之所未甞,有來敎推順應之説,而以禪授放伐言之,可謂發明無遺藴矣。但以忠恕於一貫有精粗之異,竊恐猶有所未安。所謂吾道一以貫之,孔子之所以爲一者,葢,特有所指而未發,其實指忠恕而爲言也。曽子因門人未達,始復明言之。若言夫子之道,只是忠恕一件以貫之耳,無他道也。子貢問: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恕所以終身行之,即忠恕所以一以貫之也。豈可區别爲聖人之一貫而謂之精,學者之忠恕而謂之粗哉?忠恕本無聖賢之别,而在學者工夫分界,自有生熟之殊。賢人所以近於聖人,聖人之所以與天爲一,即此忠恕而已。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我亦欲無加諸人。此子貢能服膺夫子之教而行之,故夫子深喜之,而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先儒乃以爲非子貢所及。忠恕之事,苟子貢不能及,而何望於後之學者?道之在天下,易簡而已。聖人則從容自中乎道,學者則孳孳修復乎此,均之盡乎心而已。所謂充拓得去,天地變化,草木蕃,其實一忠恕也。故一以貫之,而後可以終身行之。豈可斷截忠恕二字,顓獨以爲學者之事耶?承下問,懇懇,併以鄙見請質焉。有光白。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