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所聞

共 177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04:28

蕭山所聞

横渠言,性未成則善惡混,亹亹而繼善者,斯爲善矣。惡盡去,則善因以亡,故舎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伯思疑此,以問公曰:不知横渠因何如此說。據此說,於易之文亦自不通,却令伯思說。伯思言善與性,皆當就人言繼之爲說,如子繼父成,乃無所虧之名矣。若非人,即不能繼而成之。曰:不獨指人言,萬物得隂陽而生,皆可言繼之善亦有多般。如乾之四德,有仁義禮智之不同,後人以配四時。若如四時,則春固不可爲秋,冬固不可爲夏,其實皆善也。元者,特善之長也,固岀於道,故曰繼之者善。性則具足圎成,本無虧欠,要成此道,除是性也。今或以萬物之性爲不足以成之,蓋不知萬物所以賦得偏者,自其氣禀之異,非性之偏也。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性特貴於萬物耳,何常與物是兩般性?

伊川語録云:以忠恕爲一貫,除是曾子說,方可信。若他人說,則不可信,如何?曰:明道說却不如此。問明道說。曰:只某所著新義,以忠恕爲曾子所以告門人,便是明道說。問:中庸發明忠恕之理,以有一貫之意,如何?曰:何以言之?曰:物我兼體。曰:只爲不是物我兼體。若物我兼體,則固一矣。此正孟子所謂善推其所以爲者,乃是參彼已爲言。若知孔子以能近取譬爲仁之方,不謂之仁,則知此意。曰:即已即物,可謂一否?曰:然。

孟子言孔子集大成,曰:始條理者智之事,終條理者聖之事。夫仁且智,斯之謂聖。今以聖之事或不足於智,何也?曰:聖則具仁智矣。但此發明中處乃智之事,聖則其所至也,未必皆中。曰:孟子曰智之於賢者,則智但可語賢者。若乃大而化之,則雖智而忘其智矣。如所謂從容中道,縱心不踰矩,智何足以名之?曰:如伊尹、伯夷、柳下惠,只於清任和處中,其他則未必皆中,則其智容有所不周。

智便是用處。曰:用智莫非所以言聖人。若曰行其所無事,則由智行,非行智者也。曰:觀此,却是以智爲妙。曰:聖人之於智,見無全牛,萬理洞開,即便是從容處,豈不謂之妙!若伯夷、伊尹、柳下惠於清任和處,已至聖人,但其佗處未必皆中,其至與孔子同,而其中與孔子異,只爲不能無偏故也。若隘與不恭,其所偏歟充?至義之盡言,不可以謂之盗也。獵較猶可,則取於民,猶禦者受其所賜,何爲不可?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此與聖人之和互相發耶?乃所以爲和耶?曰:若觀其和,疑若不介,故此特言之。曰:何以知其介?曰:只不卑小官之意,便自可見。如柳下惠之才,以爲大官何所不可,而樂於爲小官,則其剛介可知矣。

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巳。如伯淳莫將做天下一人看。曰:固是。

東坡言直方大,云旣直且方,非大而何?曰:直方蓋所以爲大,然其辭却似不逹。孔子云:敬義立而德不孤。德不孤,乃所謂大。德不孤,則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夫能使四海之内皆兄弟,此所以爲大也。

東坡云萬物覩,乃是萬物欲見之,言欲見之,便非聖人作而萬物覩,如日在天,萬物便見。聖人惟恐不作,作則即時覩矣。作與覩同時事也。啐啄同時。

乾之九三獨言君子,蓋九三人之位也。履正居中,在此一爻,故文言於九四則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於九三止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巳。其曰君子行此四德者,蓋乾之所謂君子也。曰所以爲君子者,乃行此德之人耳。

上治,如所謂正已也。

讀書湏看古人立意所發明者何事,不可只於言上理㑹。如萬章

問象日以殺舜爲事,孟子答舜所以處之之道,其意在說聖人誠信無僞,此尢不可不知。若從枝葉上理㑹,只如象欲使二嫂治朕棲之語,此豈可信?堯在上,不容有此等人。若或有之,不知則巳然。堯於舜,旣以女妻之,其弟如此,豈有不知?知則治之矣。

若使死可以救丗,則雖死不足恤,然豈有殺賢人君子之人?君子能使天下治,以死救天下,乃君子分上事,不足恠,然亦湏死得是。孟子曰: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如必要以死任事,爲能外死生,是乃以死生爲大事者也,未必能外生死。

鄭季常問

孔子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然而燔肉不至,不脫冕而行,豈得爲遲遲?曰:孔子欲去之意,蓋乆待燔肉不至而行,不欲爲苟去,乃所謂遲遲。若他國,則君不用便當去,豈待燔肉之不至然後行?曰:何以見其去他國之速?曰:衛靈公問陳一語不契,明日遂行。

孟子所言,皆精粗兼備,其言甚近,而妙義在焉。如龐居士云:神通并妙用,運水與般柴。此自得者之言,最爲逹理。若孟子之言,則無適不然。如許大堯舜之道,只於行止疾徐之間教人做了。龜山先生語録卷第四終。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