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攷序

共 77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1:29

小學攷序

六經皆載於文字者也,非聲音則經之文不正,非訓詁則經之義不明。爾雅一編,肇始於周公,故詩贊仲山甫之德,則曰詁訓是式。宣尼告魯哀公,亦云爾雅以觀於古。厥後七十子之徒,叔孫通、梁文諸人,遞有增益,如張仲孝友、瑟兮僩兮,謔浪笑傲之類是也。後儒執此數言,疑爲漢人綴集,各出新意以說經,而經之旨去之彌遠矣。自倉頡剙作文字,而黃帝因之以正名百物,古之名,今之字也。古文籀篆,體製雖變,而形聲事意之分,師傳具在。求古文者,求諸說文足矣。後人求勝於許氏,拾鐘鼎之墜文,旣眞㷳參半;逞鄕壁之小慧,又誕?難憑。此名爲尊古,而實戾於古者也。聲音固在文字之先,而卽文字求聲音,則當以文字爲定。字之義取於孳,形聲相加,故六書唯諧聲爲多。後人不達古音,往往舍聲而求義,穿鑿傅會,卽二徐尚不能免,至介甫益甚矣。古人之意不傳,而文則古今不異。因文字而得古音,因古音而得古訓,此一貫三之道,亦推一合十之道也。漢志以小學入六蓺略,後之志蓺文者,莫不因之。秀水朱氏經義攷,博稽傳注,作述源流,最爲晐洽,而小學獨闕,好古者有遺憾焉。方伯南康謝公蘊山,枕葄經史,博綜羣言,早歲紬書東觀,得窺金匱石室之藏。旣而典大郡,陟監司,公務之餘,鉛槧未嘗去手。每念通經,必研小學,而古今流別,議論紛如,乃遵秀水之例,續爲小學。攷頃歲領藩兩浙,人和年豐,海壖綏靖,文瀾閣頒賜中祕書,職在典守,時得寓目,乃出舊槀,參以新得,分訓詁、文字、聲韻、音義爲四門,爲卷凡五十。旣成,貽書見示,讀之兩閱月而畢。彬彬乎,??乎,采摭極其博,而評論協於公,洵足贊聖世同文之治者乎!夫書契之作,其用至於百官治、萬民察。聖人論爲政,必先正名,其效歸於禮樂興、刑罰中。張敞、杜林以識字而爲漢名臣,賈文元、司馬溫公以辨音而爲宋良相。然則公之於斯學,固有獨見其大者。因文以載道,審音以知政,孰謂文學與經濟爲兩事哉?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