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記

共 87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7:38

君子堂記

臨川李本伯宗之大父,以郡史從軍,活属縣数郷之民,旣而延郷先生孫 履常甫敎二子于家。齋舎在蓮池上。履常取周子語題之曰君子?。後其大父父旣殁,池上之居爲别舎,伯宗不忍忘也,因取以題其所居之堂曰君子堂,而求予記之。噫子之大父有隂德,生理之息養,和氣流行。子之父受學於郷先生,成其属望之意,則子之誦詩讀書,脩身慎行,以君子自居,則亦有自來矣。夫人之爲人,其?大槩有二,曰君子,曰小人。其幾㣲之?,則善惡義利之辨而巳。爲義爲善,出于天性,隨感而見。㴠養深者,識察其端之自出,知擴充之,其爲君子也,孰能禦之。一念之發,起於血氣,爲惡爲利,不能察諸其㣲而力克治之,則其潰冒衝突,壅底沉溺,其不可禦也,又有甚焉。是以欲爲君子者,不可不反已窮理而求其端也。古昔盛時,聖賢迭作, 朝廷郷黨學校之間,外而交際,内而家庭,無他敎也,是以其時君子爲多焉。聖逺言湮,異端並起,易、書、詩、春秋、禮樂之文,孔孟之說,雖具在方?,而僅存於丗。其學之者,固陋則不足以自奮,昌狂則不能以自反,天資之敏,才器之髙,則又不屑於此而他求焉。師匠不作,無所質信,汗漫之求,没身無得,此人心所以常昧於本初,而先王之澤不被於天下。此豈小故也哉。昔者周子特起於千載之下,上接前聖,圖書之作,天實假之,而或者猶疑其說之别出。程伯子天性之純,叔子操守之正,以張子之仁勇,猶出入於孫?、佛、老之說,然後卒能歸求而得之。此所謂振古之豪傑者哉。是故有髙明之資,不肯安於凡近而過求之,其能自歸如張子者,幾何人哉?延平李氏之言曰:舉丗紛紛,曰學仁義,䧟身楊墨,誰能知之?竊意斯言也,爲學之?,稍出於自私之意,岐路之差,其失大逺。延平安得而不深歎之乎?雖然,此猶爲學道者而言也。乃若淺陋之士,求欺丗欺人之名,以竊自盡之利,立志之?,已與聖賢大背而馳矣,而謂有志於君子者而爲之乎。予與伯宗游巳数年,今歳留山居者喻月,察其不自安於衆人之習,真欲自致於君子,静而不滯,進而不止,有?有終,庶幾無愧於斯堂者乎?幾㣲之先,岐路之差,則不可以不慎也。姑記其說,而相與切磋?磨,以求其成焉。至元戊寅三月朔記。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