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收藏
轻识古籍
19浏览 - 更新至第21篇
明行第二
明行第二 有二经不同:一者,太玄都老子自然斋仪,玄经有三条:一曰天经,天真所修;二曰地经,洞天所习;
轻识古籍
0
明教第一
明教第一 三乘之中,乘各有前十二部,故合成三十六部也。论其相摄者,一往大乘具有三十六部,中乘具二十四
轻识古籍
0
表奏第十二
表奏第十二 此条正一偏多。但一切万机,其迹各别,故圣人垂法,制之以事。然道在人心,而方须以表奏者,既
轻识古籍
0
释赞颂第十一
释赞颂第十一 四言可象四时、四气,五言以法五行、五德,七言以法七元、七曜。此有本文赞颂,如九天生神之
轻识古籍
0
释记传第十
释记传第十 记则追志过去之事,亦有传记未来之事。凡圣神之体,有二事:一者自然,二者学得也。大洞经者,
轻识古籍
0
释众术第九
释众术第九 无所不通,大而论之,略有五事:一者思神存真,二者心斋坐忘,三者步虚飞空,四者餐吸元气,五
轻识古籍
0
释方法第八
释方法第八 旧云大略有九:一者麤食,二者蔬食,三者节食,四者服精,五者服芽,六者服光,七者服气,八者
轻识古籍
0
释威仪第七
释威仪第七 三元本有威仪俯仰之格三千四百条,龙汉之后,文多不备。今所出有二百四十条,此以末世不堪,故
轻识古籍
0
释戒律第六
释戒律第六 戒法者,即止恶也;止者,止恶心口,为誓不作恶也。戒之为义,又有详略。详者,太清道本,无量
轻识古籍
0
释谱录第五
释谱录第五 如生神章前三寳君及本业道君自序宿世根本之例是也。录者,条别神明,位次名讳,八景及内音之例
轻识古籍
0
释灵图第四
释灵图第四 图书之作,俱出形声。至于玄圣著述,各有功用。图以传有,书以传无。无者,言之与理,无有形迹
轻识古籍
0
释玉诀第三
释玉诀第三 此别有经二卷,太上道君于南丹洞阳上观为学士王龙赐说此灵文玉字之诀,但未知定是何代所注。学
轻识古籍
0
释神符第二
释神符第二 一切万法,莫不以精炁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炁行乎其中;万物既有,亦以精炁行乎其中也。是
轻识古籍
0
释本文第一
释本文第一 初传古文者有邯郸淳。又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
轻识古籍
0
详释第六
详释第六 即为十二重,一释本文。前就洞玄为释,若具足为言名空释。赤书景皇,真文圣应,唯是一文之经,随
轻识古籍
0
明次第第五
明次第第五 本文是生法之本,数自居前。既生之后,须即扶养,故次辨神符。八会云篆、三元玉字,若不谙炼,
轻识古籍
0
明同异第四
明同异第四 体同异者有四句:一者异,二者同,三者亦同亦异,四者非同非异。异句者,此十二部并得异体,四
轻识古籍
0
岀体第三
岀体第三 十二部经通皆以文为体,名味往寻,自有全以文为名者,自有全以诠理为名者,自有文理合为名者。有
轻识古籍
0
释名第二
释名第二 夫十二部义通于三乘。今就次乘为释,余例可知。十二部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
轻识古籍
0
正义第一
正义第一 夫十二部经者,盖是通三乘之妙典,贯七部之鸿规。寻之者知真,玩之者悟理,出生死之津梁,入大道
轻识古籍
0
洞玄灵寳玄门大义
洞玄灵寳玄门大义 正义第一 夫十二部经者,盖是通三乘之妙典,贯七部之鸿规。寻之者知真,玩之者悟理,出
轻识古籍
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