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國強弱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83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0:55

春秋四國強弱論

鄭桓公當周之季,巳能卜齊晉秦楚四國之大,其後卒如其言。吾以四國形勢論之,晉與秦最上,楚次之,齊爲下,自夏以前,皆都晉。葢其據太行,負中山,扼蒲津,風氣最完固,輔以代北之馬、猗氏之鹽,有不殆者三焉。晉之初封,疆宇尚隘,其後漸廓,直與雍豫相接,姜戎又附之,故天下莫強焉。而由太原下瞰長安,纔數百里,故嘗足以凌秦。然秦人據函谷,負三巴,扼渭曲,稱爲陸海,其險不下於晉。是二國者,實天下之奧區,楚之勢萬不足以擬此。然而伊、洛以南,江、漢環之,亦天塹也。進則由申、息以通中原,退則閉方城而守,雖強國弗能驟加,亦足豪矣。而齊皆無之,雖負泰山,環濁河,淸、濟,據臨淄,而不足以稱地險。其以東秦稱之者,妄也。是以自桓公卒,晉強則附晉,楚強則附楚,而見摧於晉者爲尢甚。靡,筓敗後,再折於平陰,三困於夷儀,無不長驅得志,齊之報晉者,一特乘其欒盈之難,不可爲武,直至晉陽大亂,齊始稍挺,可以知其弱矣。宋之盟,晉、楚共議釋齊、秦,齊終朝楚而秦不然,甚矣齊之弱也。晉、楚相爭,晉之大得志於楚者,城濮也,鄢陵也;楚之大得志於晉者,邲也。楚之敗以子玉、子反,晉之敗,以先縠、茍,非然者,莫能相尚,然亦皆去其國而鬬。若直入其境,則未聞其能大勝者,則險可知也。齊則使人入其堂奧而凌之矣。秦之強足以抗晉而過楚,乃不得稱霸於中原,則屈於晉也。晉之霸也,首得秦,而伐鄭之役失之。向非襄公之再勝,則晉幾不霸。然雖勝之,而秦遂去而之楚。晉霸之減色也,未嘗不以秦。故成公、厲公之際,累欲收秦而不得,而楚雖得秦,不過稱與國,未嘗能致其朝享,豈若齊之朝晉、朝楚,奉命不暇哉?夫晉、楚雖世霸,而菁華亦稍竭矣。故五霸之降爲七雄,而秦晚出,莫能與爭,是亦運㑹之迭爲消長也。晉不分,或尚足以抗秦,晉分而秦盛矣,則秦之不成霸也,亦未必非福。雖然,此亦第以險論之耳。齊於四國爲稍弱,而桓公之時,南服楚,西致秦,葵邱之㑹,晉亦聞風而至,何其雄也。內政廢,兵車衰,至使晉人脅之,欲令南東其畝,則亦視乎其人而已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