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語録下
共 4162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12-06 20:43
張子語録下
中央土寄王之說,於理非也。大率五行之氣,分王四時,土固多於四者,然其運行之氣則均同。諸見金木水火皆分主四時,獨不見土之所主,是以有寄王之說。然於中央在季夏之末者,且以易言之,八卦之作,坤在西南,西南致養之地,在離兊之間,離兊即金火也,是以在季夏之末。
五緯,五行之精氣也,所以知者,以天之星辰,獨此五星動。以色言之又有驗,以心取之亦有此理。
謂五帝皆黃帝子孫,於理亦無。黃帝以上豈無帝王?
大雩龍見而雩是也。當以孟夏爲百糓,祈甘雨,有水旱則別爲雩。
禮文叅校,是非去取,不待己自了當。盖禮者,理也,須是學窮理,禮則所以行其義,知理則能制禮。然則禮出於理之後,今在上者未能窮,則在後者烏能盡?今禮文殘缺,須是先求得禮之意,然後觀禮。合此理者,即是聖人之制;不合者,即是諸儒添入,可以去取。今學者所以冝先觀禮者,?聚一處,他日得理,以意叅校。
八蜡以記四方。八者:先嗇,一也。先嗇是始治稼者,據易是神農也,司稼是修此職者;二也;農,三也;郵表綴,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百種,八也。百種,百糓之種。?之以民食之重,亦報其穡所成。舊說以昆蟲爲百種昆蟲,是爲害者,不當爲百種。或至此百種而?之,或只?穡而巳。此蜡是報成之?,故所?甚有重?之者。
知之於賢者,知人之謂知賢者當能知人,有於此而不受知於賢者,知不施於賢者也。晏嬰之賢,亦不知仲尼,於仲尼猶吹毛,直欲䧟害孔子,如歸女樂之事,
隱居以求其志,求志,欲盡道也。問學求放心於其失而巳。
時雨化之者,如春誦夏弦亦是時,反而教之亦是時,當其可之謂,言及而言亦是時。言及而言,非謂荅問也。亦有不待問而告之,當其可告而告之也。如天之雨,豈待望而後雨,但時可雨而雨。
私淑艾者,自修使人觀巳以化也。如顔子大率私艾也,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但修此以教人。顔子嘗以己德未成而不用,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故也。至於聖人神道設教,正巳而物正,皆是私淑艾作於此,化於彼,如?祀之?,
非禮之禮,非義之義,但非時中者皆是也。大率時措之冝者,即時中也。時中非易得,謂非時中而行禮義,爲
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又不可一槩如此。如孔子喪岀母,子思不喪岀母,不可以子思爲非也。又如制禮者小功不税,使曾子制禮,又不知如何,以此不可易言。時中之冝甚大,須精義入神,始得觀其㑹通,行其典禮,此方是眞義理也。行其典禮而不逹㑹通,則有非時中者矣。今學者則須是執禮,蓋禮亦是自㑹通制之者。然言不足以盡天下之事,守禮亦未爲失,但大人見之,則爲非禮非義,不時中也。君子要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者,以其看前言往行熟,則自能比物醜?,亦能見得時中。
禮亦有不須變者,如天叙天秩之?時中者,不謂此
時中之義甚大。
䝉亨,以亨行時中也。䝉何以有
亨?以九二之亨,行䝉者之時中。此所以䝉得亨也。䝉無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時中之亨也。䝉卦之義,主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論,皆二之義。教者但只看䝉者時之所及則導之,是以亨行時中也。此時也,正所謂如時雨,化之若旣,引之中道而不使之通,教者之過也。當時而引之,使不失其正,此教者之功也。䝉以養正,聖功也。是養其䝉以正,聖人之功也。
孟子言水之有本無本者,况學者有所止也。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此是有本也。思天下之善無不自此始,然後定止於此,發源立本。樂正子有本者也,日月而爲至焉,是亦有本者也。聲聞過情,是無本而有聲聞者也。向後僞迹俱辨,則都無也。
明庶物,察人倫,庶物,庶事也。明庶物須要旁用。人倫,道之大原也。明察之言不甚異,明庶物,察人倫,皆窮理也。旣知明理,但知順理而行,而未嘗以爲有意仁義。仁義之名,但人名其行耳。如天春夏秋冬,何嘗有此名?亦人名之爾。
某比年所思慮事,漸不可易動,?年間只得變得些文字,亦未可謂辭有巧拙,其實是有過。若果是逹者,其言自然別寛而約,没病痛,有不是。到了是不知知一物,則說得子細,必實。聖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辭,辭不容易,只爲到其間知得詳,然後言得不錯。譬之到長安,極有知長安子細者。然某近來思慮義理,大率億度屢中可用。旣是億度屢中可用,則可以大受。某唱此絶學,亦輙欲成一次第,但患學者寡少,故貪於學者。今之學者,大率爲應舉壞之,入仕則事官業無暇及此。由此觀之,則吕范過人逺矣。吕與叔資羙,但向學差緩,惜乎求思也。求思?似?隘,然?不害於明。?何以不害於明??。是氣也。明者,所學也。明何以謂之學?明者,言所見也。大凡寛?者,是所禀之氣也。氣者,自萬物散殊時,各有所得之氣。習者,自胎胞中以至於嬰孩時,皆是習也。及其長而有所立,自所學者方謂之學。性則分明在外,故曰氣其一物爾。氣者,在性習之間,性猶有氣之惡者爲病,氣又有習以害之,此所以要鞭後至於齊,強學以勝其氣習,其間則更有緩急精麤,則是人之性則同,氣則天理無兩物一般,是以不同。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則寛?昏明名不得,是性莫不同也。至于習之異,斯逺矣。?則氣之禀?者,未至於成性時,則暫或有暴發,然而所學則却是正。當其如此,則漸寛容。苟志于學,則可以勝其氣與習,此所以?不害於明也。須知自誠明與明誠者有異。自誠明者,先盡性以至于窮理也,謂先自其性理㑹來以至窮理;自明誠者,先窮理以至于盡性也,謂先從學問以推逹於天性也。某自是以仲尼爲學而知者。某今亦竊希於明誠,所以勉勉安於不退。孔子稱顔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苟惟未止,則可以竊兾一成就。自明誠者,須是要窮理。窮理即是學也,所觀所求皆學也。長而學,固所謂之學,其㓜時豈可不謂之學?直自在胞胎保母之教已?,不知謂之學。然人作之而巳變以化於其教,則豈可不謂之學?學與教皆學也,惟其受教即是學也。只是長而學,庸有不待教習便謂之學,只習有善惡。某所以使學者先學禮者,只爲學禮,則便除去了丗俗一副當習熟繞。譬之延蔓之物,解纒繞即上去,上去即是理明矣,又何求?苟能除去了一副當丗習,便自然脫灑也。又學禮,則可以守得定。所謂長而學,謂之學者,謂有所立,自能知向學。如孔子十五而志於學,是學也。如謂有所成立,則十五以前,庸有不志於學時?若夫今學者所欲冨貴聲譽,愽聞繼承,是志也。某只爲少小時不學,至今日勉強,有太甚,則反有害。欲速不逹,亦須待歳月至始得。
音訓?眞僞未可知,然從之不害,爲經義理所主,義則音使不動。如地名,名從中國,號從主人。名者,文字號,稱呼也。
雞鳴,雛不能如時,必老雞乃能如時。蟻?必有大者將領之,恐小者不知?然風雨隂晦,人尚不知早晩,雞則知之,必氣使之然。如蟻之鬬,不知何縁而發。
言不下帶,是不大聲也。人發聲太髙,則直自內岀,聲小則在胷臆之間。不下帶者,氣自帶以上也。
湯征而未至怨者,非言史之溢辭,是實怨。今郡縣素困弊政,亦望一良吏,莫非至誠。平居亦不至甚,有事,當其時,則傾望其上之來,是其心若解倒懸也。天下之望湯,是實如父母,願耕願岀,莫非實如此。至如朋來而樂,方講道義,有朋來恱盡,是實可樂也。
武成取二三䇿,言有取,則是有不取也。孟子只謂是知武王,故不信漂杵之說。知德斯知言,故言使不動。
縱心莫如夢,夢見周公,志也;不見周公,不踰矩也。
問:智愚之識殊,疑於有性;善惡之報差?疑於有命荅?曰:性通極於無氣,其一物爾;命稟同於性,遇乃適然爾。
顔子知當至而至焉,故見其進也;不極善則不處焉,故未見其止也。知必至者,如志於道,致廣大,極髙,明此則儘逺大所處則直是精約。顔子方求而未得,故未見其止也。極善者,須以中道,方謂極善,故大中謂之皇極。盖過則便非善,不及亦非善,此極善是顔子所求也。所以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髙逺處又要求,精約處又要至。顔子之分,必是入神處又未能,精義處又未至。然顔子雅意則直要做聖人。學者須是學顔子,發意便要至聖人猶不得,况便自謂不能。雅意則然,非冝見於議論。
性羙而不好學者無之,好學而性不羙者有之。盖向善急,便是性羙也。性不羙則學得亦轉了。故孔子要好仁而惡不仁者,只好仁則忽小者,只惡不仁則免過而巳。故好惡兩端並進,好仁則難遽見功,惡不仁則有近効日見功。若顔子是好仁而惡不仁者也。云未見者,或此道近,或顔子後,言見不善如探湯,此惡不仁者也。無欲而好仁,無畏而惡不仁,同此義。
盡得天下之物,方要窮理,窮得理又須要實到。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實到其間,方可言知。未知者,方且言識之而巳。旣知之,又行之惟艱。萬物皆備於我矣,又却要強恕而行,求仁爲近。禮自外作,故文與孟子義內之說如相違,孟子方辨道,故言得造深。作記者必不知內,且據掠淺
知。知之於賢者,彼此均賢也,我不知彼是我所患,彼不知我是命也。鈞聖人也。舜禹受命受禄,舜禹亦無患焉。
顔子、樂正子皆到可欲之地,但一人向學緊,一人向學慢。
言盡物者,據其大揔也。今言盡物,且未說到窮理,但恐以聞見爲心,則不足以盡心。人本無心,因物爲心,若只以聞見爲心,但恐小却心。今盈天地之間者皆物也,如只據己之聞見,所接幾何,安能盡天下之物?所以欲盡其心也。窮理,則其間細微甚別。至如徧樂,其始亦但知其大揔,更去其間比較,方盡其細理。若便謂推?以窮理爲盡物,則是亦但據聞見上推?,却聞見,安能盡物?今所言盡物,盖欲盡心耳。
巧?,倩?,羙目盻?素以爲絢?。孔子曰:繪事後素。子夏曰:禮後乎禮。物因物取稱,或物之後而不可常也。他人之才未善,故冝飾之以文;莊姜才甚羙,故冝素以爲絢。二素字用不同,而義不相害。倩盻者,言其質羙也。婦人生而天才有甚羙者,若又飾之以文,未冝,故復當以素爲絢。禮之用不必只以文爲飾,但各物上各取其稱。文太盛則反素,若衣錦尚褧,禮太盛則尚質,如?天掃地。繪事以言其飾也,素以言其質也。素不必白,但五色未有文者皆曰素,猶人言素地也。素地所以施繪。子夏便解夫子之意曰:禮後乎?禮所以爲飾者也。素字使處?別,但害他子夏之意不得。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爲也。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不可以作巫醫。子曰:不占而巳矣。此當通爲一叚中有。子曰:隔不得。論語中若此者多。中行固善也,狂狷亦是有?德,若無?不可以測度,故曰不占而巳矣。張子語録下
後 學 天 台呉堅
刋 于福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