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論上

共 100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19:42

正統論上

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堯、舜之相傳,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義,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是以君子不論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終之分明故也。及後丗之亂,僭僞興而盜竊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於一者,周平王之有呉、徐是也。有合天下於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丗謂秦爲閏是也。由是正統之論興焉。自漢而下至于西晉,又推而下之,爲宋、齊、梁、陳;自唐而上至於後魏,又推而上之,則爲夷狄。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終之際不明,由是學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亡,迄于顯德,實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間,或理或亂,或取或傳,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槩。大抵其可疑之際有三:周、秦之際也,東晉、後魏之際也,五代之際也。秦親得周而一天下,其迹無異禹、湯,而論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東晉承西晉則無終,以隋承後魏則無始,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國者雖異,然同歸於賊亂也,而前丗議者獨以梁爲僞,其可疑者三也。夫論者何爲疑者設也?堯、舜、三代之始終,較然著乎萬丗而不疑,固不待論而明也。後丗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也。然而論者衆矣,其是非予奪所持者各異,使後丗莫知夫所從者,何哉?蓋於其可疑之際,又挾自私之心,而溺於非聖之學也。自西晉之滅,而南爲東晉、宋、齊、梁、陳,北爲後魏、北齊、後周、隋。私東晉者曰:隋得陳,然後天下一,則推其統曰:晉、宋、齊、梁、陳、隋。私後魏者曰:統必有所受,則推其統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後周,後周受之後魏。至其甚相戾也,則爲南史者詆北曰虜,爲北史者詆南曰夷。此自私之偏說也。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澤被于生民,或累丗積漸而成王業,豈偏名於一德哉?至於湯武之起,所以捄弊拯民,蓋有不得已者,而曰五行之運有休王,一以彼衰,一以此勝。此歷官術家之事,而謂帝王之興,必乗五運者,繆妄之說也。不知其出於何人。蓋自孔子殁,周益衰亂,先王之道不明,而人人異學,肆其恠竒放蕩之說。後之學者不能卓然奮力而誅絶之,反從而附益其說以相結固。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於此說。此所謂溺於非聖之學也。惟天下之至公大義,可以祛人之疑,而使人不得遂其私。夫心無所私,疑得其決,則是非之異論息而正統明,所謂非聖人之說者,可置而勿論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