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七

轻识古籍

共 7507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4-02-04 17:39

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七

唐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颍逹等奉?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正义曰:此一经广明诚意之事,言圣人不惟自诚己意,亦服民使诚意也。孔子称断狱犹如常人,无以异也,言吾与常人同也。

必也使无讼乎者,必也使无理之人不敢争讼也。无情者不得尽其辞者,情,实也。言无实情,虚诞之人,无道理者,不得尽竭其虚伪之辞也。

大畏民志者,大能畏胁民人之志。言人有虚诞之志者,?畏惧不敢讼,言民亦诚实其意也。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是夫子之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然能使无讼,则是异于人也。而云吾犹人者,谓听之时备两造,吾听与人无殊,故云吾犹人也。但用意精诚,求其情伪,所以使无讼也。此谓知本者,此从上所谓诚意以下,言此大畏民志以上,?是诚意之事,意为行本,既精诚其意,是晓知其本,故云此谓知本也。所谓修身者,此覆说前修身正心之事。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者,懥谓怒也。身若有所怒,则不得其正,言因怒而违于正也。所以然者,若遇忿怒,则□于理,则失于正也。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者,言因恐惧而违于正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者,此言修身之本,必在正心,若心之不正,身亦不修,若心之不在,视听与食不觉知也,是心为身本,修身必在正于心也。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此经重明前经齐家修身之事, 人之其所亲爱而譬焉者,之犹适也,此言修身之譬也。设我适彼,人见彼有德,则为我所亲爱,当反自譬喻于我也。以彼有德,故为我所亲爱,则我若自修身有德,必然亦能使众人亲爱于我也。

之其所贱恶而譬焉者,又言我往之彼而贱恶彼人者,必是彼人无德故也,亦当回以譬我,我若无德,则人亦贱恶我也。之其所畏敬而譬焉者,又我往之彼而畏敬彼人,必是彼人庄严故也,亦回其譬我,我亦当庄敬,则人亦必畏敬我。

之其所哀矜而譬焉者,又我往之彼而哀矜彼人,必是彼人有慈善柔弱之德故也,亦回譬我,我有慈善而或柔弱,则亦为人所哀矜也。

之其所敖惰而譬焉者,又我往之彼而敖惰彼人,必是彼人邪僻故也,亦回譬我,我若邪僻,则人亦敖惰于我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羙者,天下鲜矣者。知,识也。鲜,少也。人心多偏,若心爱好之,而多不知其恶。若嫌恶之而多不知其美。今?爱好,知彼有恶事;?増恶,知彼有羙善,天下之内如此者少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者,硕,犹大也。言人之爱子,其意至甚,子?有恶,不自觉知,犹好而不知其恶也。农夫种田,恒欲其盛,苗?硕大,犹嫌其恶,以贪心过甚,故不知其苗之硕。若能以已子而方他子,已苗而匹他苗,则好恶可知。?以已而待他物也。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者,此不知子恶,不知苗硕之人,不修其身。身既不修,不能以已譬人,故不可以齐整其家。

注之适至大也。

正义曰:之,适也,释诂文。云反以喻已者,谓见他人所亲爱被贱恶,以人?巳他人之事,反来自譬已身也。云则修身与否可自知也者,谓彼人不修,则被贱恶敖惰已,若不以修身,事亦然也。若彼修身,则被亲爱敬畏已,若修身,亦当然也,故云修身与否,可自知也。云硕,大也,释诂文。

所谓至其家,此一节覆明前经治国齐家之事。康诰曰:如保赤子者,此成王令康叔之辞。子谓心所爱之子,言治民之时,如保爱赤子,爱之甚也。

心诚求之,?不中不逺矣者,言爱此赤子,内心精诚,求赤子之嗜欲,?不能正中其所欲,去其所嗜欲,其不甚逺。言近其赤子之嗜欲,为治人之道,亦当如此也。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言母之养子,自然而爱中,当赤子之嗜欲,非由学习而来,故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此?本心而为之言。?,喻人君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者,言人君行善于家,则外人化之,故一家一国?仁让也。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者,谓人君一人贪戾恶事,则一国学之作乱。

其机如此者,机,谓关机也。动于近,成于逺,善恶之事亦发于身而及于一国也,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者,偾,犹覆败也,谓人君一言覆败其事,谓恶言也。一人定国,谓由人君一人能定其国,谓善政也。古有此言,今记者引所为之事以结之。上云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是一言偾事也。又云一家仁让,则一国仁让,是知一人定国也,一家则一人也。?谓人君是一人之身,先治一家,乃后治一国。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者,令,谓君所号令之事,若各随其行之所好,则人从之。其所好者是恶,所令者是善,则所令之事长。其所好?,欲以令禁人,人不从也。

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者,诸,于也。谓君子有善行于己,而后可以求于人使行善行也。谓于已有仁让,而后可求于人之仁让也。无诸已而后非诸人者,谓无恶行于已,而后可以非责于人为恶行也。谓无贪利之事于已,而后非责于人也。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者,谓所藏积于身既不恕实,而能晓喻于人,使从已者,未之有也。言无善行于身,欲暁喻于人为善行,不可得也。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者,此周南桃天之篇,论昬姻及时之事。言桃之夭夭少壮,其叶蓁蓁茂盛,喻妇人形体少壮,颜色茂盛之时,似桃之夭天也。

之子千归冝其家人者,之子者,是子也。归,嫁也。冝可以为夫家之人,引之者,取冝其家人之事。

冝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者,言人既家得冝,则可以教国人也。

诗云冝兄冝弟者,此小雅蓼萧之篇,美成王之诗。诗之本文,言成王有德,冝为人兄,冝为人弟。此记之意,冝兄?吊,谓自与兄弟相善相冝也。既为兄弟相冝,而可兄弟之意,而后可以教国人也。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者,此曹风鸤鸠之篇。忒,差也。正,长也。言在位之君子,威仪不有差忒,可以 长者,是四 国言可法则也。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也者,此谓治 在齐家,谓其修德于家,在室家之内,使父子兄弟足可方法,而后民?法之也。是先齐其家,而后能治其国也。

注一家至于齐。

正义曰:一家一人,谓人君也者,以经言治家,故知是人君也。若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也。云春秋传日登戾之者,此隐五年公羊传文。案彼传文,公观鱼于棠,何以书?讥。何讥尔?逺也。公曷为逺而观鱼?登来之也。彼注意谓以思得而来之。齐人语谓登来为得来也。声有缓急,得为登,谓隐公观鱼于棠,得此百金之鱼而来观之,公羊传为登来。郑所引公羊本为登戾之,以来为戾,与公羊本不同也。郑意以戾为贪戾,故引以证经之贪戾也。云又曰郑伯之车偾于济者,隐三年左传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正义曰:自此以下至终篇,覆明上经平天下在治其国之事。但欲平天下,先湏治国,治国事多,天下理广,非一义可了,故广而明之。言欲平天下,先湏修身,然后及物,自近至逺,自内至外,故初明絜矩之道,次明散财于人之事,次明用善人逺恶人。此?治国治天下之纲,故揔而详说也。今各随文解之。

上恤孤而民不倍者,孤弱之子,人所遗弃,在上君长若能忧恤孤弱不遗,则下民学之,不相弃倍也。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者,絜,犹结也。矩,法也。言君子有执结持矩法之道,动而无失,以此加物,物?从之也。

所恶于上,母以使下者,此以下?,是絜矩之道也。譬诸侯有天子为上,上有不善之事加已,己恶之,则不可回持此恶事使已下者为之也。

所恶于下,母以事上者,言臣下不善事己,已所有恶,则已,不可持此恶事回以事己之君上也。

所恶于前,母以先后者,前谓在己之前,不以善事施己,巳所僧恶则无以持此恶事施于后人也。所恶于后母以从前者,后谓在已之后,不以善事施已,已则无以恶事施于前行之人也。所恶于右母以交于左者,谓与己平敌,或在已右,或在已左,以恶加己,己所憎恶,则无以此恶事施于左人也。举此一隅,余可知也。

此之谓絜矩之道者,上经云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其絜矩之义未明,故此经中说能持其所有以待于人,恕已接物,即絜矩之道也。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此记者引之,又申眀絜矩之道,若能以已化从民听欲,则可谓民之父母。此小雅南山有台之篇,羙成王之诗也。只辞  能以已民,从民所欲,则 为民父母矣。

民之所好,好之者谓善,  是民之愿好,己亦好之以施于民,若发仓廪,赐贫穷,赈乏绝是也。民之所恶,恶之者谓苛政重赋,是人之所恶,已亦恶之而不行也。诗云:节彼南山者,上经说恕已待民,此经明己湏戒愼也。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此小雅节南山之篇,剌幽王之诗。言幽王所任大臣,非其贤人也。节然髙峻者,是彼南山,维积累其石,岩岩然高大,喻幽王大臣师尹之尊严。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者,赫赫,显盛貌。是大师与人为则者。具,俱也。尔,汝也。在下之民俱于汝而瞻视之,言?视师尹而为法。此记之意,以喻人君在上,民?则之,不可不愼,  有国者不可以不愼者,有国,谓天子诸侯。言民?视上所行而则之,不可不愼其德乎?冝,愼之也。

辟则为天下僇矣者,僇,谓刑僇也。君若邪辟,则为天下之民共所诛讨,若桀、纣是也。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此一经明治国之道,在贵德贱财。此大雅文王之篇。羙文王之诗,因以戒成王也。克,能也。师,众也。言殷自纣父帝乙之前,未丧师众之时,所行政教,?能配上天而行也。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者,仪,冝也。监,视也。今成王冝监视于殷之存亡。峻,大也。奉此天之大命,诚为不易,言其难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者,道,犹言也。诗所云者,言帝乙以上得众则得国,言殷纣失众则失国也。

有德此有人者,有德之人,人之所附从,故有德此有人也。有人此有土者,有人则境土寛大,故有土也。有土此有财,言有土则生植万物,故有财也。

有财此有用者,为国用有财丰,以此而有供国用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者,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大集者,外,䟽也;内,亲也。施夺,谓施其劫夺之情也。君若亲财而䟽德,则争利之人?施劫夺之情也。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者,事不两兴,财由民立。君若重财而轻民,则民散也。若散财而赒恤于民,则民咸归聚也。

是故言悖而岀者,亦悖而入者。悖,逆也。若人君政教之言,悖逆人心而岀行者,则民悖逆君上,而入以报荅也。谓拒违君命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者,若人君厚敛财货,悖逆民心,而入积聚者,不能乆如财,人畔于上,财亦悖逆君心而散岀也。言众畔亲离,财散 君有也。

注师众至厚仁。

正义曰:师,众也。峻,大也。?,释雅峻字马旁为之,与此同。也, 能也,释言文也。云君有逆命则也者,君有逆命,解经言悖而出也。民有逆辞,解经亦悖而入,谓人有逆君之辞以拒君也。云老子曰:多藏必厚亡者,言积聚藏之既多,必厚重而散亡也。引之者,证货悖而入,亦悖而出。

康诰曰:倠命不于常者,谓天之命不于是常住在一家也。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书之本意,言道为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是不常在一家也。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寳,仁亲以为寳者,此舅犯劝重耳之辞。于时重耳逃亡在翟奏?,公欲纳之反国,而劝重耳不受秦命,对秦使云:奔亡之人,无以货财为寳,唯亲爱仁道以为寳也。

注楚书至奚恤。

正义曰:郑知是楚昭王时书者,案楚语云:楚昭王使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寳几何矣?王孙圉对曰:未甞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新序云:秦欲伐楚,使者观楚之宝器。楚王命昭奚恤而问焉,对曰:寳器在贤臣。王遂使昭奚恤应之。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靣之坛一,南靣之坛四,西靣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之坛,令尹子西南面,大宗子牧次之,叶公子髙次之,司马子发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之寳器。言楚之所寳者,即贤臣也,唯大国之所观。秦使无以对也。使归告秦王曰:楚多贤臣,无可以图之。何知有观射父、昭奚恤者?案战国义云:楚王筑坛,昭奚恤等立于坛上。楚王指之谓秦使曰:此寡人之宝。故知有昭奚恤等也。谓贤为寳者,案史记云:理百姓,实府库,使黎甿得所者,有令尹子西而能也。执法令,奉圭璋,使诸侯不怨,兵车不起者,有大宗子牧能也。守封疆,固城郭,使邻国不侵,亦不侵邻国者,有叶公子髙能也。整师旅,治兵戈,使蹈白刃,赴汤蹈火,万死不顾一生者,有司马子发能也。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懐霸王之业,拨理乱之风,有大夫昭奚恤能也。是?为寳也。引之者,证为君长能保爱善人为寳也。

注舅犯至利也。

正义曰:舅犯,晋文公之舅狐偃者,左传文也。云时避骊姬之䜛,亡在翟,而献公薨,秦?公使子显吊之,因劝之复国,舅犯为之对此辞也,檀弓篇文。

秦誓曰者,此 经明君臣进贤诎恶之事。秦誓,尚书篇名。秦?公戈,郑还归誓群□□。此篇秦?公□□□□□□贤去恶也。

若有一介,目断断?者,此秦?公誓辞云:群有一耿介之臣,断断然诚实专一谨悫兮,是语辞。古文尚书兮为猗,言有一介之臣,其心断断猗猗然专一,与此本异。

无他技,其心㐲休焉,其如有容焉者,言此专一之臣,无他竒异之技,惟其心休休然。寛容,形貌似有包容,如此之人,我当任用也。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者,云见人有技艺,欲得亲爱之,如已自有也。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者,谓见人有才彦羙通圣,其心中爱好,不啻如自其口岀,心爱此彦圣之羙,多于口说,言其爱乐之甚也。

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者,寔,是也。若能好贤如此,是能有所包容,则我国家得安,保我后丗子孙黎众也。尚,庶几也。非直子孙安其下,众人?庶几亦望有利益哉也。

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者,上明进贤之善,此论蔽贤之恶也。媢,妬也,见人有技艺,则掩藏媢妬疾以憎恶之也。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者,见他人之彦圣而违戾抑退之。俾,使也。使其善功不通逹于君,尚书通为逹字也。

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者,若此蔽贤之人,是不能容纳,家国将亡,不能保我子孙。非唯如此,众人亦曰殆危哉!  注秦誓至危也。

正义曰:秦?公伐郑,为晋所败于殽,还誓其群臣而作此篇也者,案尚书序:秦?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又左传僖三十三年,秦?公兴师伐郑,蹇叔等谏之,公不从,为晋人与姜戎要而击之,败诸崤,是其事也。云羙士为彦者,尔雅释训文。黎,众也。俾,使也。?,释诂文。尚庶几者,释言文。尔雅:庶几,尚也。是尚为庶几矣。云媢,妬也者,说文云:媢夫妬妇。是媢为妬也。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者,言唯仁人之君,能放流此蔽善之人,使迸逺在四夷,不与同在中国,若舜流四凶而天下咸服是也。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者,既放此蔽贤之人,逺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者,此谓凡庸小人,见此贤人而不能举,进于君,假设举之,又不能使在其已之先,是为慢也,谓轻慢于举人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逺过也者,此谓小人见不善之人,而不能抑退□□□ 而不 使逺退之 者,言是愆过之人也。

好人,谓君子,君子所恶者凶恶 事,今乃爱凶恶,是好人之恶人之所好者。君子所好仁义善道,今乃恶此仁义善道,是恶人之所好也。

是谓拂人之性者,  若如此者,是谓拂戾善人之性。葘必逮夫身者,逮,及也。如此葘必及夫身矣。

是故君子有大道者,大道,谓所由行孝悌仁义之大道也。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者,言此孝悌仁义,必由行忠信以得之,由身骄泰以失之也。

生财有大道者,此一经明人君当先行仁义,爱省国用,以丰足财物。上文大道谓孝悌仁义之道,此言人君生殖其财有大道之理,则下之所云者是也。

生之者众者,谓为农桑多也。

食之者寡者,谓减省无用之费也。

为之者疾者,谓百姓急营农桑事业也。用之者舒者,谓君上缓于营造费用也。

则财恒足矣者,言人君能如此,则国用恒足。

仁者以财发身者,谓仁德之者,以财散施,发起身之令名也。

不仁者以身发财者,言不仁之人,唯在吝啬,务于积聚,劳役其身,发起其财,此在治家治国天下之科。?,谓人君也。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言在上人君好以仁道接下,其下感君仁恩,无有不爱好于义,使事?得其冝也。

末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言臣下悉?好义,百事尽能终成,故云未有好义其事不终也。言?能终成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又为人君作譬也。君若行仁,民必报义,义必终事,譬如人君有府库之财,必还为所用也,故云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注其为至有也。

正义曰:言君行仁道,则臣必为义,臣既行义,事必终成,以至诚相感,必有实报。如巳有府库之财,为巳所有也。其为诚实而然,言不虚也。

孟献子曰:畜马乗不察于鸡豚者,此一经明治国家不可务于积财。若务于积财,即是小人之行,非君上之道。言察于鸡豚之所利,为畜养马乗,士初试为大夫不闚,察于鸡豚之小利, 伐水之家,不畜牛羊者,谓?大夫丧祭用冰,从固隂之处伐击其冰,以供丧祭,故云伐冰也。谓?大夫为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为财利以食禄,不与人争利也。

百乗之家,不畜聚敛之臣者,百乗,谓?大夫有采池者也。以地方百里,故云百乗之家。言?大夫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使赋税什一之外,徴求采邑之物也,故论语云百乗之家是□□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  者,覆辞。不畜发敛之臣,音若。其有身佥之臣,宁可有盗窃之臣?以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者,言若能如上所□,是国家之 伹,以义事为国家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者,言为人君长于国家,而务积聚财以为己用者,必自为小人之行也。

注孟献至可也。

正义曰:孟献子,鲁大夫仲孙蔑者,此据左传文也。云畜马乗,谓以士初试为大夫者,案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乗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百乗之家,家是?大夫。今别云畜马乗者,不察鸡豚,故知士初试为大夫也。云伐冰之家,?大夫者,案招四年左传云:大夫命妇丧浴用冰。丧大记注云:士不用冰,故知?大夫也。士若恩赐及食而得用,亦有冰也。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左传又云食肉之禄,冰?与焉是也。云百乗之家,有采地者也,此谓?也,故论语云百乗之家,郑云采地一同之广轮是也。彼为至利也,  前经明逺财重义,是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此经明为君治国,弃逺小人,亦是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彼为善之,彼谓君也。君欲为仁义之道,善其政教之语辞,故云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葘害并至者,言君欲为善,反令小人使为治国家之事,毒害于下,故葘害患难,则并?来至。

?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者,既使小人治国,其君?有善政,亦无能奈此患难之何。言不能止之,以其恶之巳著故也。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七。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