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虑论五

轻识古籍

共 94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6 12:56

深虑论五

治天下有道。仁义礼乐之谓也。治天下有法。庆赏刑诛之谓也。古之为法者。以仁义礼乐为榖粟。而以庆赏刑诛为塩醢。故功成而民不病。弃榖粟而食塩醢。此乱之所由生也。山谷之民。固多不待塩醢而生者矣。其害不过羸惫而无力。以塩醢为食。不至于腐肠裂吻而死。岂遂止哉。人性非好死也。常趋死之道而违生者,告之者非也。夫仁义礼乐之道,非虚言而巳,必有其实。本其实而告之,人宁有不知其美者乎。仁义礼乐之为人忌于世者,由夫虚言而不为事实者。始告之以为仁,而不告之以为仁之故。彼将曰:此虚言耳,奚可用哉。告之以为义,为礼乐,而不告之为之之事,彼将曰:此特其名尔,安足信哉。此圣人之道所以见弃于世而不振也。持剑拥盾而谓人曰:我善闘。人必信之。儒衣冠而谓人曰:我善闘,不?则怒矣。故欲人之见信,必先示之以其事。圣人之为仁,非特曰仁而巳也,必有仁之政,欲民之无饥也。口授之田,欲民之无寒也。教之桑而帛,麻而布,欲老者之有养,祭享賔客之有奉也。教之陂池而鱼鳖,牢栅而鸡豚,欲民之安也,不为苛役以劳之;欲民之无天也,不为烦刑以虐之。亲老子独者勿事胎育,而贫者有给,以至于猎而不伤麛卵,樵而不斩萌孽,皆仁也。其为义也,必有义之政。上之取之也有常,用之也有节,均之也有分,疆界也以防其争,邻保也以洽其欢,车服也以昭贵贱,衡量也以信多寡,饥寒也减其力役之征,畧其婚娶之仪。学于闾也,使其知长㓜之序。书于乡也,使其知善恶之效。推而至于安生而逹分,尊上而趋事,皆义也。为礼之政,而使民自揖譲拜跪献酬之㣲,各极其敬,以至于五伦叙而三纲立。为乐之政,而使民自咏歌搏推舞蹈之事。充而大之,至于和乐忠信,不怨不怒而易使。圣人之用是四者,持之以坚凝,而守之以悠久,如待获于秋,濬泉于深,必得其效而后止。四者之化成,天下之民胶结而不可解,有不齐者从而以法令之,则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难。故三代之民,非异于后世之民也,后世之民常好乱,而三代之时未甞,有一民为乱者,治之者异也。仁义礼乐入其心,民虽知可以为乱而不能;赏罚旌诛动其心,民虽欲为乱而不敢。不能者有所耻,而不敢者有所畏也。治天下而能使人耻于为非,虽无刑罚可也。恃法威而使民畏,民其能常畏乎?及其衰,则不畏之矣。三代以下,虽有贤主,而不足致治者,欲使民畏而不知仁义礼乐之说也,故为治不可以不察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