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萬充宗論格物書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05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14:48

答萬充宗論格物書

承示格物二義,兄以大射儀,若丹若墨,所畵之物卽?格物之物,聖人不過乎物卽?是盡其性,因物付物,卽是盡人物之性。此是兄讀書自得,而先儒巳有言之者。瞿汝稷云:射有三耦,耦凡二人,上耦則止于上耦之物,中耦則止于中耦之物,下耦則止于下耦之物。晝地而定,三耦應止之所名之物也,故大學言物是應止之所也。格,至也。格物也者,至于所應止之所也。在瞿元立雖創言之,然與羅近溪訓格爲式,事皆合。式爲格物,字異而義則仝也。

葉静遠與兄書,其言格物之物,當于本末之間得之,括以兩言,卽本以逹末,卽末以透本。此雖静遠自得,而先儒亦有言之者。管東溟云:本末,物也。本者無失其爲本,末者無失其爲末,格也。從本逹末之謂致知,得本貫末之謂知至,非卽静遠所言乎?

兄與静遠二義,各有攸當,若竟以爲大學了義,則不能無說以處此。夫自來儒者未有不以理歸之天地萬物,以明覺歸之,一巳岐而二之,由是不勝其支離之病。陽明謂良知卽天理,則天性明覺只是一事,故爲有功于聖學。今以度尺而午畫物通于物,當物及物通于格,是以天地萬物公共之理爲畫物,以吾心之明覺爲當物及物,然後謂之格物,與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之說,有以異乎?大學言物有本末,葢以本足以包宋,末不足以立本,故曰知所先後,先本而後末也。聖賢工夫一歩歩推入,結在愼獨,只于本上本立而道生末處更不必照管。若静遠言卽本以達末,卽末以透本,則是中和兼致,工夫兩截,儒者之?正坐此耳。 先師不欲言意爲心之所發,離郤意根一歩便是末,末未有能透本者也。静遠苟明夫意,則格物之工夫卽在其中,更不必起爐作竈也。夫心以意爲體,意以知爲體,知以物爲體。意之爲心體,知之爲意體,易知也;至于物之爲知體,則難知矣。家國天下固物也,吾知亦有離于家國天下之時。知不可離,物有時離,如之何物爲知體乎?人自形生神發之後,方有此知,此知寄于喜怒哀樂之流行,是卽所謂物也。仁義禮智,後起之名,故不曰理而曰物格有通之義。證得此體分明,則四氣之流行,誠通誠復,不失其序,依然造化,謂之格物。未格之物,四氣錯行,溢而爲七情之喜怒哀樂,此知之所以貿亂也。故致知之在格物,確乎不易。

佛者之言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爲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夫無形亦何物之有。不誠無物,而以之爲萬象主,此理能生氣之說也。以無爲理,理亦非其理矣。總縁解物字錯。後儒以紛紜應感所交之物?爲之物,佛者離氣以言物,宜乎格物之義不明也。唯 先師獨透其宗。此意散見語錄中,門弟子知 先師之學者甚少,故晦而未彰。兄試以語静遠,不惜批示,共尋 先師之學脉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