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經解卷中

轻识古籍-繁体

共 963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7 11:15

道德眞經解卷中

無名氏解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

絶學無憂。

學將以窮理,理之不窮,無以盡性;無以盡性,則荒惑憂樂不召而來矣。今以云絶學者,學已至于窮理,其性得矣。性之得也,樂莫大焉,此所以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處道之眞,無分于僞,得性之善,無别于惡。眞有所失,則僞從而生焉。善有所遷,惡從而出焉。則眞僞之相去,善惡之相離,固不遠矣,在體道者以覺之。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聖人退而居密,隱而守靜,優游從容,以樂于天眞,沖和廉正,以掌其夭宰,明而燭物,而不與種種分别,高而越世,而不與事事爭鋒,斯乃處一己之道而不同物也。及常以同俗,和不異衆,言與物交,跡同民患,而吉凶之憂有所不免,此人之所畏,所以不可不畏也。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見道而不識,由道而不知,六情蔽于靈淵,五賊亂于眞宰,此乃衆人耳。彼衆人不知性之失也,逐情而喜,耽物而樂,熙熙以從己之欲,??而隨時之態,則自以爲樂如享太牢與登春臺者。享太牢以爲美,登春臺以爲榮,二者之樂,曾可以衆人能之?惟至樂者可以也。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道之散因于純變而爲雜,性之失因于和適而爲駮,吐華于外而實必中損,遷眞于物而精必中耗,或機巧興于大僞,奸詐出于多途,則吾道彼不得也。我則異此,含和而智慮不萌,守一而眞純不散,忘喜怒以塞其情,攻愛惡而無其意,如物象未兆之先,若嬰兒未孩之始,此非全性體道,孰能若此?惟其全性也,常以自缺,惟其體道也,常以自弱。自缺以爲天下之全,自弱以爲天下之强,此所以常與俗人異矣。故彼之昭昭者,我則若昏;彼之察察,我則悶悶也。

澹兮其若海,飂兮似無所止。

虚靜以處己,淵深而待物,此乃道之體也,故澹以若海。普以濟天下,博而散萬物,此乃道之用也,故飂以無止。

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我道也,彼物也,物非道則不生,道無物則爲常,我且居道之常而物如何哉?以此明物爲我用,我非物役故也。乃衆人皆有以也,我獨頑且鄙者,不能入不能取之理歟?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以言其先則爲象之未兆,以言其尊則爲帝之未出。天地爲大,以道爲始,萬物爲多,以道爲母。母者有生養之道,我今居以乆視,不欲生乎?達于修眞,不欲養乎?既生且養,捨道何以?故貴食母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