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治論下
共 121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7 02:32
本治論下
或曰:三代以来,天下之未大治,豈非天下之势有不便欤?嗚呼,是未逹夫変者之論也。且天下之势果何為而?也。方三代之時,列而為諸侯,自王畿之外,皆侯國也。當其盛也,藩翰屏蔽,而王室以之強。及其衰也,分裂四出,更為推彊而不可制,而後天下之势合于一。而秦始為郡縣以收天下之権。而其?也,天子孤立于上,匹夫横行而莫之禁。至于漢,而天下之势遂離而不一,裂為三國而合于晉,分 北而一于隋。天下之势雖或不同,然當其改也,必有所懲,當其立也,必有所利。盖自唐之末,始有藩鎮之強,而唐以之亾,歴五代而不能改,至于今而藩鎮之禍遂大去而不復。今天下之势,委于守令,而分于監司,縂于朝廷,自三代以来至于今,何其屡改而不一耶。其無乃出于有所激欤。故堯舜之不得不為諸侯,猶今之不得不為郡縣也。故両出于不得不為,則势者固有所定而不可变。故天下之政有是非,而天下之势無可否。譬如人之自少而之壮,自壮而之老也。夫三者固未始同,而各有所飬,亦各有所楽。苟不知所以待老之具,而必曰壮而後可,則惑矣。按今之势而善為之,其誰曰不可,而必曰唐虞三代之勢而後可,則天下卒不可得而治也。
然則三代以来,其難于治者,其病果安在哉。盖有二說:一曰尚虚名而㤀实利,二曰謹小過而失大患。何謂虚名?好尭。舜三代之名是也。世之學者,圜坐而議政,未有不曰唐虞三代者也。其言當時之病,未有不曰不如唐虞三代者也。夫唐虞、三代之法,豈誠有所不足哉?時易而事遷,世变而势異,譬之鑄金?玉以為飲食,雖美而無所用之矣。有一人焉,彊立而不頋,則必群笑而競排之,以謂臆説而不學。而不知吾之于堯、舜,三代,固相期于仁義之地,而吾何求其名哉?盖昔者夏為貢法,以取其民,至商而為助。孟子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貢。嗚呼!使世之惑者必曰禹之法豈有不善哉?而不知夫末世之利,聖人不能預為,而已去之時,聖人不能彊至也。嗚呼!使尭、舜、三代之聖人復出于今,而反頋當時之所為,余知其必不復為之矣。故夫天下之不治,未始不自好名始也。昔者王莾之井田,後周之周官,房琯之車戰,嘗試之矣。譬如病狂丧心之人,越行?作而不頋,是果何益哉。此之謂好虚名而㤀實利者也。
何謂小過。夫世之人有好種植者,一日種之,一日溉之,一日培之,朝俟其長,夕伺其蕃,一日百至而不倦,是其爱之一至矣。然木不加盛而日稿。又有一人焉,既植而去之,行三年而反,而木之大可拱矣。是何也?凡物之性,不擾則楽而滋,?治則殘而槁。且秦之吏比漢之?則勤矣。逺邦小都之民,其知秦之政令亦熟矣。秦之命令布于田野閭里之間者亦至矣,而民亦怨苦。而漢?之吏雖不如秦之勤,而民楽之。何則?秦之所急者,不過簿書文法之間,謹嚴其細,而劳擾之民固已不勝其?矣。此無以異于爱木而日擾也。彼漢之?雖號為文濶,而網踈,然不過少弛于簿書,期㑹纎悉委曲之間,而民乃不至于劳擾,則何怪乎天下之治哉?彼一溉一培之失時,于木之性未害也。彼不求政之所病,而乃尤天下之势,嗚呼!其亦不知治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