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胜相品第二之一

轻识古籍

共 206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2-04 16:37

应知胜相品第二之一

如此巳说应知依止。胜相云何应知?胜相。此应知相略说有三种:一依他性相、二分别性相、三真实性相。

依他性相者,夲识为种子,虚?分别所摄诸识差别。何者为差别,为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恶两道生死识。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识、处识、言说识,如此等识因言说??种子生。自他差别识,因我见??种子生。善恶两道生死识,因有分??种子生。由如此等识,一切界道烦恼所摄依他性为相虚?分别?得显现。如此等识,虚?分别所摄,唯识为体,非有虚?尘显现依止,是名依他性相。

分别性相者,实无有尘,唯有识体显现为尘,是名分别性相。

真实性相者,是依他性由此尘相?无所有,此实不无,是名真实性相。

由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知摄?等六内界。以应受识,应知摄色等六外界。以正受识,应知摄?等六识界。由如此等识为本,其余诸识是此识差别。

如此众识唯识,以无尘等故。譬如梦等,于梦中离诸外尘一向唯识,种种色?香味触、舍林地山等诸尘如实显现,此中无一尘是实有。由如此譬,一切处应知唯有识。由此等言,应知幻事、鹿渴、翳暗等譬。

若觉人所见尘,一切处唯有识,譬如梦尘。如人梦觉,了别梦尘但唯有识,于觉时何故不尔?不无此义。若人巳得真如智觉,不无此觉。譬如人正在梦中未觉,此觉不生;若人巳觉,方有此觉。如此若人未得真如智觉,亦无此觉;若巳得真如智觉,必有此觉。

若人未得真如智觉,于唯识中云何得起此智?由圣教及真理可得比度。圣教者,如十地经中佛世尊言:佛子!三界者唯有识。又如解節经中说,是时弥勒菩萨摩诃萨问佛世尊:世尊!此色相是定心所缘境,为与心?、与心不??佛世尊言:弥勒!与心不异。何以故?我说唯有识,此色相境界识所显现。弥勒菩萨言:世尊!若定境界,色相与定心不异。云何此识取此识为境?佛世尊言:弥勒!无有法能取余法。虽不能取,此识如此?生显现如尘。譬如依面见面,谓我见,影显现相似异面。定心亦尔,显现似尘,谓?定心。由此阿含及所成道理,唯识义显现。云何如此?是时观行人心正在观中,若见靑黄等遍入色相,?见自心不见余境靑黄等色。由此道理一切识中,菩萨于唯识应作如此比知。于靑黄等识,非忆持识,以见境在现前故。于闻思两位忆持意识,此识缘过去境,似过去境起。是故得?唯识义。由此比知,菩萨若未得真如智觉,于唯识义得生比知。

是种种识前巳说,譬如幻事梦等,于中?识等识唯识义可?。?色等识有色,唯识义云何可见?此等识由阿含及道理,如前应知。

若色是识,云何显现似色?云何相续坚住前后相似?由顚倒等烦恼依止故。若不尔,于非义义顚倒不得?。若无义顚倒,惑障及智障二种烦恼则不得成。若无二障,淸净品亦不得成。是故诸识如此生起,可信是实。此中说偈:

乱因及乱体,色识无色识,

若前识不有,后识不得生。

云何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于一切生处更互宻合生?具足受生所显故。

云何世识等,如前说有种种差别生?无始生死相续不断故、无量众生界所摄故、无量?世界所摄故、无量作事更互显示所摄故、无量摄及受用差别所摄故、无量受用爱憎业果?所摄故、无量生及死证得差别所摄故。

云何正辩如此等识令成唯识义?若略说,有三相,诸识则成唯识。唯有识量,外尘无所有故;唯有二,谓相及见,识所摄故;由种种,生相所摄故。此义云何?此一切识无尘,故成唯识。有相有见,?等诸识以色等为相故,?等诸识以诸识为见故;意识以一切?识乃至法识为相故,意识以意识为见故。云何如此?意识能分别故,似一切识尘分生故。此中说偈:

入唯量唯二,种种观人说,

通逹唯识时,及伏离识位。

诸师说此意识,随种种依止生起得种种名,譬如作意业,得身口等业名。此识于一切依止生种种相貌,似二种法显现:一似尘显现、二似分别显现。一切处似触显现,若在有色界,意识依身故生,譬如有色诸根依止身生。此中说偈:

逺行及独行,无身住空窟,

调伏难调伏,则解脱魔缚。

如经言:此?等五根所缘境界,一一境界意识能取,分别意识为彼生因。复有别说,分别说十二入中是六识聚,说名意入。

是处安立本识为义说,此中一切识说名相识。意及依止识,应知名见识。何以故?此相识由是见生因,显现似尘故,作见生依止事。如此诸识成立唯识。

云何诸尘现前显现,知其非有?如佛世尊说:若菩萨与四法相应,能?能入一切识无尘。何者为四?一知相违识相,譬如饿鬼、畜生、人、天于同境界,由见识有?。二由见无境界识,譬如于过去未来梦影尘中。三由知离功用,无顚倒应成,譬如实有尘中缘尘起识,不成顚倒、不由功用,如实知故。四由知义随顺三慧。云何如此?一切圣人入观得心自在,由愿乐自在故,如愿乐尘种种显现故。若观行人巳得奢摩他循法观加行,随顺思惟义显现故。若人得无分别智,未出无分别观,一切尘不显现故。由境界等义随顺三慧,由前引证成就唯识义,故知唯识无尘。此中有六偈重显前义。此偈后依智觉中当广分别说,谓饿鬼、畜生、人如是等。

摄大乘论卷上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