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入胜相品第三

共 258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2-04 16:37

应知入胜相品第三

如此巳说应知胜相。云何应知应知入胜相?多闻所熏?依止,非阿黎耶识所摄,如阿黎耶识?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及义显相所生似所取种?有见意言分别。

何人能入应知相?大乘多闻??相续巳,得成事无量出世诸佛,巳入决定信乐正位,由善成熟修?增长善根,是故善得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诸菩萨于何处入唯识观?有见似法义显相意言分别,大乘法相所生,于愿乐行地入,谓随闻信乐故,见道谓如理通逹故,修道谓能?治一切障故,究竟道中一切法实唯有识,如说随闻信乐故、如理通逹故、能?治一切障故、出离障垢最淸净故。

云何得入?由善根力持故,由有三相炼磨心故;由灭除四处障故;缘法义为境,无间修、恭敬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无放?故。

十方世界无?量故,不可?量在人道众生,刹那刹那证得无上菩萨,是名第一練磨心。由此正意,施等诸波罗?必得生长,是我信乐巳得坚住。由此正意,我修?施等波罗?进得圆?则为不难,是名第二練磨心。若人与众善法相应,后舍命时于一切受生中可爱富乐自然而?。是人得有碍善此义尙应成,云何我得圆?善及无碍善,一切如意可爱富乐而当不成?是名第三練磨心。此中说偈:

人道中众生,??证菩提,

处所过?量,故无下劣心。

善心人信乐,能生施等度,

胜人得此意,故能修施等。

若善人死时,?得胜富乐,

灭位圆净善,此义云何无?

由灭除四处故,由舍离声闻独觉思惟故,邪思惟灭、于大乘中生信心及决了心故,灭一切邪意及疑。是所闻思诸法中,舍离我及我所邪执故,是故灭除法执。安立现前住一切相思惟悉不分别,是故能灭除分别。此中说偈:

现在及安立,一切相思惟,

智人不分别,故得无上觉。

缘法及义为境,何因何方便得入?由闻??种?正思惟所摄显现似法及义有见意言分别故;由四种?思,谓名、义、自性、差别假立?思。

由四种如实智,谓名、义、自性、差别如实智,四种不可得故。若菩萨巳入巳解如此等义,则修加行为入唯识观。于此观中,意言分别似字言及义显现,此中是字言相但意言分别,得如此通逹。此义依名言唯意言分别,亦如此通逹。此名义自性差别唯假说为量,亦如此通逹。次于此位中但证得唯意言分别,是观行人不见名及义;不见自性、差别假说,由实相不得有自性、差别义。巳由四种?思及四种如实智,于意言分别显现似名及义得入唯识观。

于唯识观中入何法?如何法得入?但入唯量,相见二法,种种相貌,名、义、自性、差别、假说自性差别义,六种相无义故。由此能取所取非有为义故,一时显现似种种相貌及生故。譬如暗中?显现似蛇,犹如于?中蛇?是虚,实不有故。若人巳了别此?义,先时蛇乱智不缘境起,?便谢灭,唯?智在。此?智由微细分析,虚空无实境。何以故?但是色香味触相故。若心缘此境,?智亦应可灭。若如此见巳伏灭,六相显现似名及义,意言分别尘智不生,譬如蛇智。于伏灭六相义中,是唯识智亦应可伏灭,譬如?智,由依真如智故。

如此菩萨由入似义显现意言分别相故得入分别性,由入唯识义故得入依他性,及云何得入真实性?若舍唯识想巳,是时意言分别先所闻法??种?,菩萨巳了别伏灭尘想,似一切义显现无?生缘故不得生,是故似唯识意言分别亦不得生。由此义故,菩萨唯住无分别一切义名中,由无分别智得证得住真如法界。是时菩萨平等平等能缘所缘无分别智生,由此义故菩萨得入真实性。此中说偈:

法人及法义,性略及广名,

不净净究竟,十名差别境。

如此菩萨由入唯识观故,得入应知胜相。由入此相,得入?欢喜地,善通逹法界,得生十方诸佛如来家,得一切众生心平等,得一切菩萨心平等,得一切诸佛如来心平等,此观名菩萨见道。

复次何故菩萨入唯识观?由缘极通法为境,出世奢摩他毗钵舍那智故,由无分别智后所得种种相识为相智故,为灭除?本阿黎耶识中一切有因诸法种子,为生长能触法身诸法种子,为转依,为得一切如来正法,为得一切智智故,入唯识观。无分别智后所得智者,于本识及所生一切识识及相识相中,由观似幻化等譬,自性无顚倒。由此义故,菩萨如幻师,于一切幻事自了无倒,于一切相因缘及果中若正说时常无偏倒。

是时正入唯识观位中,有四种三摩提。是四种通逹分善根依止。菩萨云何应见?由四种?思,于下品无尘观?光得三摩提,是暖行通逹分善根依止。于最上品无尘观?光增三摩提,是顶行通逹分善根依止。于四种如实智,菩萨巳入唯识观了别无尘故,正入真义一分通行三摩提,是随非安立谛?依止。此三摩提最后刹那了伏唯识想,转名无间三摩提,应知是世第一法依止。四种三摩提,是菩萨入非安立谛观前方便。

若菩萨如此入?地巳得见道,得通逹入唯识。云何菩萨修?观行入于修道?如佛广说所安立法相于菩萨十地,由摄一切如来所说大乘十二部经故得现前。由治所说通别二境,由生起缘极通境出世无分别智及无分别智后所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智,由无量无?百千俱胝大劫中依??修?,由昔及?所转依,为大得三种佛身更修加行。

是声闻见道、是菩萨见道,此二见道差别云何?声闻、菩萨见道应知有十一种差别。何者为十一?一由境界差别,谓缘大乘法为境。二由依止差别,谓依大福德智慧资粮为依止。三由通逹差别,谓通逹人法二无我。四由涅槃差别,谓摄无住处涅槃以为住处。五由地差别,谓依十地为出离。六七由淸净差别,为灭烦恼?气,及治净土为淸净。八由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差别,谓为成熟众生,不舍加行功德善根。九由受生差别,谓生如来家为生故。十由显现差别,谓于佛子大集论中常能显现为摄受正法。十一由果差别,谓十力无畏不?如来法,及无量功德生为果故。此中说两偈:

名义互为客,菩萨应?思,

应观二唯量,及彼二假说。

从此生实智,离尘分别三,

若见其非有,得入三无性。

又正教两偈,如分别观论说:

“菩萨在静位,观心唯是影,

舍离外尘相,唯定观自想。

菩萨住于内,入所取非有,

次观能取空,后触二无得。”

?有大乘庄严经论所说五偈,为显此道。

“菩萨生长福及慧,二种资粮无量际,

于法思惟心决定,能了义?分别因。

巳知义?但分别,得住似义唯识中,

故观行人证法界,能离二相及无二。

若离于心知无余,由此?见心非有,

智人见此二不有,得住无二真法界。

由无分别智慧人,恒平等行遍一切,

染衣稠宻过聚性,遣灭如药能除毒。

佛说正法善成立,安心有相于法界,

巳知忆?唯分别,功德?岸智人至。”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