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收藏
轻识古籍
21浏览 - 更新至第92篇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 䟽:信言者,圣教信实之言也。此老君欲以自明所演言教,化导众生,实为精
轻识古籍
0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䟽:寡,少也。什,伍也。伯,长也。器,材器也。此论
轻识古籍
0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余怨。 䟽:厥初生人,身心清静,而今耽染尘境,失道沦胥者,情欲之所为也
轻识古籍
0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䟽:水之为性,善下不争,动静因时,方
轻识古籍
0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䟽:此法喻双举也。夫天道玄远,非喻不明,故举张弓以昭天德。张
轻识古籍
0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䟽:人之生也,和气流行,自然以之柔弱。人之死也,和气离
轻识古籍
0
人之饥章第七十五
人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䟽:夫人,国之本也。若政烦赋重,而人贫乏,则国本
轻识古籍
0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䟽:言人不能守道清静,而放纵情欲,动之死地,积习生常
轻识古籍
0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十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十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䟽:言人不能守道清静,而
轻识古籍
0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䟽:刚决为勇,必果为敢,言强梁之人,无所畏忌,失于谦柔
轻识古籍
0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䟽:有威可畏,谓之威。夫欲恶之来起于微末,积成病累,为彼大
轻识古籍
0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䟽:夫法性本空,而非知法,圣人悟此,不有取相之知,于知不著
轻识古籍
0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䟽:老君云我所言以畅于理,理畅则言忘,故易知也。吾所言事者
轻识古籍
0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 䟽:老君疾时,轻敌致祸,乐战杀人,故托古以申诫,所称有言,谓下句也。
轻识古籍
0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 䟽:士,事也。武,威武也。明德之君,用道为理,行慈俭而育物,不威武
轻识古籍
0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䟽: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人皆谓我道虚无广大,似无所象
轻识古籍
0
江海章第六十六
江海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䟽:言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为王者
轻识古籍
0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䟽: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为化者,贵夫无为恬
轻识古籍
0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九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九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䟽:言古之人君
轻识古籍
0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䟽:安,静也。持,执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静,感物而动,则逐欲无穷,
轻识古籍
0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䟽:为,造作也,修道行人则坐忘,去欲
轻识古籍
0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䟽:道者,妙本之强名也。奥,内也。言道包含无外,是万物资始之
轻识古籍
0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䟽:江海处众流之下,百川委输,故曰下流。施之于人,是谦
轻识古籍
0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䟽: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鱼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
轻识古籍
0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 䟽:啬,爱也。言人君将欲理化下人,敬事上帝,为德之先,无如爱费
轻识古籍
0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䟽:闷闷,无心宽裕也。淳淳,质朴敦厚也。言无为之君,政教宽
轻识古籍
0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政理国, 䟽:此上三句并标宗也。以,用也,政,教也。有为之君矜用政教,而欲为治
轻识古籍
0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八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䟽卷之八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政理国, 䟽:此上三句并标宗也。以,用也,政,教也
轻识古籍
0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䟽:知者,了悟也。言者辩说也。夫至理精微,玄宗隐奥,虽假言
轻识古籍
0
含德章第五十五
含德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䟽:含,怀也。言至人含怀道德之深厚者,内为道德之所保,外为神明
轻识古籍
0
加载更多